特朗普:將對中國額外徵收10%的關稅

亞太日報 彭子佳

美國總統特朗普 2 月 27 日宣布,將於 3 月 4 日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 10% 關稅,同時維持對加拿大、墨西哥 25% 關稅的生效計劃。這一舉措標誌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進一步升級,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擔憂。

關稅加碼直指毒品問題,中方堅決反對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中國是芬太尼類毒品的主要來源國,導致美國去年超 10 萬人因毒品死亡。他強調,「在毒品問題解決前,關稅將持續生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指出,芬太尼問題根源在於美國國內需求,中方已在禁毒合作中取得顯著進展,美國單邊關稅只會損害雙方利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重申中方反對立場,並表示將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盟友反制加劇陣營分裂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警告將對美國實施 「立即且強烈」 的報復性關稅,墨西哥總統希因鮑姆則呼籲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數據顯示,加墨兩國佔美國進口總額的 20%,關稅生效將直接衝擊北美汽車產業鏈,推高美國消費者購車成本。歐盟委員會同步表態,若美國對歐洲加征關稅,歐盟將以對等措施回應,法國、西班牙等國領導人亦明確反制立場。

經濟衝擊顯現,通脹風險加劇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模型顯示,若美國對歐盟加征 25% 關稅,歐盟 gdp 將萎縮 0.4%,美國自身經濟也將受損 0.17%。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對中、加、墨三國加稅將導致美國進口成本上升,iphone、鱷梨等商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標普預測,僅對墨加汽車加稅就可能使單車均價提高 6250 美元,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戰略意圖引多方猜測

特朗普此次關稅行動正值美俄關係緩和、俄烏局勢降溫之際,外界分析認為其試圖通過「雙軌策略」同時施壓中國與盟友。一方面以「對等關稅」重塑貿易規則,另一方面通過經濟制裁配合地緣博弈。但專家指出,這種單邊主義政策損害全球供應鏈,但可能加速全球多極化趨勢,促使中國、歐盟等經濟體深化合作以對衝風險。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密切關注 3 月 4 日關稅生效後的連鎖反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發出警告,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顯著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註: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