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自然資源部召開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會上,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古嫵介紹,2024年,海洋經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首次突破10萬億,達1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約0.5萬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8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3萬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6%、35.8%和59.6%。
▲2024年11月2日,福州連江縣定海灣海域的現代化「海上糧倉」。圖據視覺中國
資源要素保障能力方面,一是海域要素供給保障有力。全國新增審批用海用島項目4123個、面積26.3萬公頃、項目涉及投資額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6.9%和12.3%。二是能源、食物和水資源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7%和8.7%,海上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8.2%。「藍色糧倉」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年海洋漁業實現增加值約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海水淡化工程逐步擴大,已建工程日淡化規模超280萬噸。三是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穩步推進。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約100千米,濱海濕地超5.4萬畝。
海洋製造業方面,一是海洋船舶工業量質齊升。以修正總噸計,海船新承接訂單量、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佔世界總量的68.2%、50.3%和55.4%。海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效顯著,新承接綠色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達78.5%。二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回暖。海工裝備新承接訂單金額、交付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43%、10.5%和20%,國際市場份額連續7年保持全球首位。三是海洋生物製造取得新突破。全球首個抗腫瘤海洋多糖藥物bg136完成一期臨床試驗,構建了具有24.6億條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組資料庫。
海洋服務業方面,一是海洋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全國海洋旅遊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郵輪旅遊消費人氣攀升,郵輪母港客流量比上年增長10倍。二是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外需回升帶動集裝箱市場需求旺盛,海運貿易航線網路不斷織密,海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6.1%、9.5%。三是海洋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截至12月底,中國海洋經濟股票價格指數較7月23日指數發布日上漲22.8%。全年發布海洋災害預警315次,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和海洋雲提供服務超132萬次。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