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地管理政策「一本通」出爐。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印發《關於支持工業經濟發展 加強規劃資源要素保障的指導意見(2025版)》(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共計20方面、55條支持舉措,首次全面涵蓋了上海產業用地規劃管理的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
新政不僅為產業用地三級體系勾勒出規範且清晰的畫像,也明確了土地組合供應、創新型街區建設等新的發展思路,助力好空間搶佔大機遇。更重要的是,它重點關注企業感受,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政將原先分布於各類文件的有效內容進行集成重構,使得企業直接藉助本文件就可以查詢到規劃資源保障產業發展的最新支持政策,並針對企業關注的問題,推出了相應的政策突破和創新措施。
首次提出「組合供應」
產業用地有效配置是推動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發揮著關鍵的支撐作用。按照「上海2035」總體規劃要求,上海將形成「產業基地-產業社區-零星工業用地」三級體系,保障全市產業用地總量。
原則上,上海新增產業項目鎖定在產業基地和產業社區內。《指導意見》明確,產業基地以製造業功能為主,規劃工業用地面積佔比不低於70%,嚴格限制改變用途。
據悉,上海產業基地包括長興船海裝備製造基地、大飛機總裝產業基地、臨港重裝備產業基地、上海化學工業區產業基地等。
產業社區要加強產城融合、功能複合,規劃產業用地面積佔比不低於50%。
公眾熟知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莘庄產業社區、松江科技園區產業社區等,都屬於產業社區。
《指導意見》提出,強化產業項目用地指標應保盡保,推出一批「高含金量」政策。
在用地指標配置方式上,落實產業用地「規儲供用」一體化土地儲備新機制,建設全市產業用地儲備資源池,各區需確保產業用地儲備可滿足未來2年左右優質產業項目落地。重點地區產業整體轉型可通過市、區聯合儲備方式實施,並爭取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支持。
在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方面,首次提出「組合供應」,即對位於同一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核心項目,涉及兩宗以上用地的,經區產業部門認定後,可組合供應。支持先租後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多樣化用地方式,進一步完善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和續期管理。
在地價管理上,鼓勵各區建立產業用地價格調節機制。明確產業用地土地價款可分期支付,首期按不低於50%的比例繳納,剩餘價款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內全部繳清且不計利息。支持採取分期支付土地價款的企業,在繳納首期土地價款後開工建設。
規範零星工業用地「改擴建」
對於零星工業地塊而言,將聚焦企業發展訴求,實施差別化支持政策,這是本次新政一大亮點。
零星工業用地是規劃產業區塊外規劃保留的工業用地。《指導意見》明確,企業可依據規劃和產業導向在零星工業用地開展新建、改建、擴建。對於規劃未保留但經區政府認定符合「零增地」技術改造標準的現狀工業用地,依規納入零星工業用地管理。
同時,上海將區分城鎮開發邊界內且未劃入戰略預留區、戰略預留區內、城鎮開發邊界外等不同情形,明晰「零增地」技術改造路徑,保障規劃產業區塊外現狀合法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需求。
例如,戰略預留區內的工業用地,在企業承諾將來配合實施規劃的前提下,可新建、改建、擴建。其中,在中心城區、沿長江幹流及黃浦江1公里範圍以內的,則要經區政府同意。
城鎮開發邊界內、戰略預留區外的工業用地,在與近期規劃實施不衝突且企業承諾將來配合實施規劃的前提下,可新建、改建、擴建。
探索創新型街區建設
當前,上海面臨城市快速發展和資源環境緊約束的現實問題,盤活存量工業用地資源是積極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對城市轉型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上海在深化「一主、五城、多片區」市域產業空間布局的同時,圍繞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推進創新型街區建設和創新型生態營造。
《指導意見》繪出藍圖:結合張江科學城、漕河涇科技園、大零號灣等科技型產業基地、產業社區,或是毗鄰大學、大型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型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密集區域等地區,鼓勵並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政策新建、改建、擴建。
值得一提的是,對增加有利於創新的文化氛圍、融合功能、共享空間、寬鬆環境、配套設施、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等項目,依規享受容積率獎勵和土地出讓金優惠等政策,減輕企業創新創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