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5」 一攬子計劃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打通三級養老服務網路,貫通三類養老服務形態,協同三方面的養老服務機制,保障五個方面的養老服務要素,推動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1月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有關舉措並答記者問。

打通3級養老服務網路

《意見》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路,總的要求是在縣(區)範圍內,建設以縣級平台為龍頭,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村(社區)服務設施站點為節點,構建上下貫通、有效銜接、合理分工的三級服務網路,實現縣(區)範圍內養老服務資源科學配置、有序流動和廣泛覆蓋,使各級養老服務設施連點成線、聚線成網、可感可及,讓老年人能夠就近就便享受到有質量的養老服務。

唐承沛說,在縣級,主要是依託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台;在鄉鎮(街道),主要是依託現有敬老院、優質民辦養老機構等,成為養老服務的「一站式」業務辦理窗口和資源信息彙集平台,促進鄉鎮一級的區域聯動;在村(社區),採取「中心+站點」等方式,大力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互助型養老服務站點,加強日間照料、學習娛樂、上門服務等能力。

貫通3類養老服務形態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是目前三種主要的養老方式,《意見》以推動三類養老服務貫通協調為改革重點,在進一步明確各類養老服務功能作用的同時,加強各類養老服務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場景的協調聯動,讓老年人無論在家庭、在社區、在機構,都能夠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務。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完善老年人床邊、身邊可感可及養老服務政策的改革方向,推動培育更多專業化的上門服務,讓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心、舒心;強化社區養老依託作用,社區「一手托兩家,自己也當家」,一方面要深入家庭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要鏈接社會資源,同時,也向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持;優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作用,因地制宜推進養老機構分類改革,充分發揮養老機構技術創新示範、服務技能培訓、設備推廣應用等作用,推動專業化服務向居家和社區延伸。

協同3方面的養老服務機制

唐承沛介紹,針對政府、市場、社會職責定位不夠清晰等問題,《意見》提出發揮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政府主導作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養老服務社會參與作用,打造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有愛家庭協同發力的發展機制。

《意見》明確,要發揮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政府對養老服務的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監督管理,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發揮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大力發展銀髮經濟,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開發旅居養老市場等;發揮養老服務社會參與作用,強化社會互助共濟功能。

保障5個方面的養老服務要素

針對養老服務要素保障不足等問題,在設施布局、財政支持、人才隊伍、養老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提出更具體的措施,形成有利於養老服務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

關於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達到40.4萬個,養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佔比提升到了62.2%,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30餘萬張。失能老年人多數居家養老,可以在家庭里設置養老床位。為200多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關於養老服務財政支持,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同時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將進一步深化改革,繼續抓好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力爭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城鄉養老服務發展模式;將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財政資金的預算管理,指導地方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不斷提升全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的整體效能。

關於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介紹,將重點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會同民政部研究設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類的新職業,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進一步暢通其職業發展通道;二是會同民政部,在摸清養老領域用工需求、崗位缺工情況的基礎上,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項目化培訓模式,力求培養更多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梯次發展。

關於養老金融,如何進一步釋放我們的銀髮消費潛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介紹,將支持各類企業積极參与,加快培育一批銀髮經濟龍頭企業,推動銀髮經濟逐漸向多元業態發展;將引導經營主體匹配細分市場,健全產品服務的標準規範,提高產品服務品質和適老化水平;將促進養老與醫療健康、文化旅遊、金融等產業融合,讓老年人在醫療、出行、娛樂等方面更加方便,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溫馨的服務。

關於養老服務的科技應用,《意見》提出要加強科技應用,研究建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應用。

(長江雲新聞記者 王雨湄 謝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