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產業結構才是出路,現有產業連榆次大學城每年畢業生都留不住

太原作為煤炭大省的省會,並沒有依靠煤炭獨大的格局,其主要原因並不是太原產業結構具有優勢,而是因為太原本身沒有太多的煤炭資源。山西雖然是煤炭大省,但是大部分煤炭資源都在各地級市,唯獨運城和太原的煤炭資源並不豐富,太原現有的只是部分煤炭企業總部而已。

和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太原的產業結構當中,工業佔比還是過於薄弱。因為缺乏煤炭資源的支持,太原其他產業更多像是煤炭所衍生的下游企業帶來,比如在太原名氣較大的太鋼集團,幾乎完全佔領了太原北城,是太原發展過程中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城南大部分都是依靠小店區,除了部分商貿業以外,更多的還是依靠低端製造業富士康,雖然其產業水平不高,但是其所能夠帶動的效應絕對很大,不止是富士康周圍的消費群體,對於進出口等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太原似乎只能依靠大部分人群的消費來提升GDP,產業結構還是過於單調,現階段應該將產業結構進行改善,引進更多製造業和新能源企業,一方面提升當地的GDP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這些企業將人才和人口都留在這裡。

小店區一路之隔的榆次大學城,每年有數十萬的大學生畢業,但是真正選擇留在太原的人卻不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太原本身沒有吸引力,單一的產業結構無法提供畢業生所需的工作,又談何留下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