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出現負電價,先別急著感動或「中必輸」,真實情況會打臉

今天「德國電價跌至0以下」成為熱搜,據新聞稱,隨著風能太陽能快速擴張,歐洲國家負電價現象越來越頻繁,2025年第一個交易日,德國電價跌破零。

來源微博

這條新聞迅速被「這種不利於團結的帖子建議少發」「電價高了笑人家,電價低了還是笑人家」佔領C位,變相「中必輸,」更有博主表示「不但不給錢,國家還給發錢的意思嗎,發達國家就是不一樣」。

來源:微博

更有博主認知是「造福歐洲老百姓」「感覺太爽了,豈不是有很多人完全不關燈……」

然而,這些人不但混淆了電力上網價和消費終端價格,還認為是風電光電充沛完全用不完所以造成電價為負。

事實是什麼?

德國電價不便宜

網路圖片

俄烏衝突,德國陷入能源危機,價格最高時每兆瓦時800歐元,一度電超6元人民幣。

哪怕是現在的即時電價,也要115歐每兆瓦時,注意這是批發電價。

來源見水印

2024年德國居民用電平均價格摺合人民幣約每度3.13人民幣,高於2022年之前電價。

德國缺電,儲能設施和技術匱乏

來源:包容萬物恆河水

2024年上半年德國從其他國家進口電量375億兆瓦時,出口電量277億兆瓦時,電量逆差98億兆瓦時。

而一年前德國還是電量順差國,出口電量326億兆瓦時,進口電量306億兆瓦時。

德國是清潔能源的優等生,把核電和煤電歸到污染能源趕盡殺絕,大力發展風能、光能。

但有一個問題,德國風力大的時候,鄰國也是;光照好的時候,部分鄰國同樣是,電不好賣。

再加上今年德國工業4.0被搞成0.4,現在馬上變成404,用電大戶減少,發出的電用不完,儲能設備匱乏,基本沒有調蓄電能的設施,全國智能電錶安裝率不到1%,家庭用戶無法參與調蓄。

德國只能低價甚至負電價出口。

很尷尬的是當德國「風光稀缺」的月份,比如11、12月份,鄰國也是,德國這時電力不足,只能再高價向鄰國購買電力。

低賣高買,德國人生意做到家了。

中國也有負電價

咱們國家也出現過負電價,沒有什麼稀奇,在特定時期,比如春節五一假期,工業用電大戶需求大幅減少造成的。

來源見水印

但中國蓄能設施齊備,有效地進行削峰填谷穩定電網。

♦沒必要看到外國消息,憑第一印象就自我感動,在「德國出現負電價」熱搜下狂嗨的人不是蠢就是壞,別被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