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港股股權融資市場募資額遠超2023年,重回全球第四大新股市場排名。得益於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單筆融資規模較大的新股,IPO募資額同比增長了89%,而再融資更加活躍,募資規模超過IPO。
從保薦業務來看,中資投行憑藉著價格優勢和對內地擬上市公司的高黏性,表現好於外資投行,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不過外資投行的承銷能力仍是傳統優勢,雖然IPO保薦數量不及中資投行,但增發、配股等再融資承銷表現突出。
展望2025年,多位知名投行人士認為,內地赴港IPO的企業備案節奏有望加快,港股股權融資的優勢仍然明顯,寧德時代等擬H股融資可能會帶動上市活躍度。
港股IPO募資同比增89%
Wind數據顯示,2024年港股市場首次招股募集資金累計876億港元,其中主板788億港元,創業板2.35億港元。而上市後公開募資和配售規模分別為872億港元和546億港元,也就是說2024年港股市場的再融資累計募資規模超過了IPO的募資規模。
從數量上看,2024年港股市場共有70家IPO,主板67家、創業板3家,湊夠數發行了113家IPO。相比之下,全年港股IPO數量與2023年持平,但募資規模比2023年(463.34億港元)增長了89%。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新股——美的集團H股上市實際募資356億港元,佔全年IPO募資額的40.64%。還有順豐控股、地平線機器人、華潤飲料等幾家IPO募資額都超過了50億港元。
港交所表示,2024年香港位居全球四大新股市場之一,上市活動和集資額都遠勝前一年。此外也迎來了兩家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三家在GEM改革後上市的公司,以及首宗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交易(De-SPAC)。
中資投行保薦業務領先
據統計,2024年港股IPO前十大保薦人幾乎都是中資投行,排在第一名的是中金公司,保薦IPO家數19家,市場份額16.52%;其次是中信國際擔任了12家IPO企業保薦人,市場份額10.43%,若加上中信里昂保薦的5家,則市場份額累計為14.78%;排在第三的是華泰金控保薦了8家IPO,市場份額6.96%。建銀國際、海通國際、招銀國際、中信建投(國際)、農銀國際保薦的IPO家數分別為6家、5家、5家、4家、4家。
IPO保薦業務唯一擠進前十大的外資投行是瑞銀和J.P摩根,各保薦了3家IPO公司,與國泰君安融資並列第十,國際上知名的投行如美林、摩根等各保薦了2家港股IPO。
近幾年,外資投行在港股市場IPO保薦業務上的競爭力不如中資投行。多位投行業務負責人分析表示,主要原因可能是:
一是港股IPO公司相當大比例來源於內地,中資投行保薦實力增強並且對內地公司黏性更強;
二是外資投行人力成本較高,IPO保薦收費往往比中資投行更貴;
三是前些年全球經濟增長及部分市場表現較為疲軟,一些外資投行可能收縮了戰線,只爭奪大型項目,不再大舉布局中小企業保薦業務。
外資承銷偏愛「大單」
承銷能力是外資投行的傳統優勢,雖然外資保薦的IPO數量不及中資投行,但增發、配股等再融資承銷表現突出,而且依然偏愛「大單」。
Wind數據統計,2024年港股市場股權承銷排名前十大的投行中,美林(亞太)、高盛(亞洲)、J.P摩根、摩根士丹利(亞洲)、瑞銀等一眾外資投行佔據了優勢,市場份額分別為17.77%、4.09%、2.7%、1.76%、1.71%。
其中,美林(亞太)只有3單承銷項目,包括2單IPO和1單配股,但2單IPO的募資金額卻高達154.21億港元,配股募資22億港元。高盛(亞洲)也只承銷了3單IPO項目,但累計募資47.24億港元,每單IPO項目募資超過15億港元,超過全市場的平均募資規模。
此外,從承銷數量來看,募資能力雖然表現不突出,但招銀國際、富途控股、農銀國際等投行的參與度卻很高,分別參與了39、40、40家IPO項目的承銷。
會計所排名首位易主
2024年,港股IPO市場的審計機構業務排名中,四大國際會計所累計佔據了高達88%的市場份額,集中度比保薦承銷業務還高。
值得注意的變化是,據統計,普華永道不再佔據第一,取代它的是畢馬威。全年畢馬威服務的港股IPO項目共20家,佔據了27%的市場份額;羅兵咸永道合作的IPO家數是23%;再就是安永16家,德勤14家。
Wind數據顯示,過去在港股市場中,2023年IPO審計機構業務前五的分別是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德勤以及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其中,普華永道2023年服務的IPO數量為23家,市場份額佔比達到35.38%。
2024年普華永道不再佔據第一的原因是,9月份財政部依法對普華永道恆大地產年報及債券發行審計工作未勤勉盡責案作出行政處罰,沒收普華永道案涉期間全部業務收入2774萬元,並處以頂格罰款2.97億元,合計罰沒3.25億元。
自去年初傳聞普華永道接受調查以來,A股和港股累計幾十家與之合作的上市公司紛紛宣布解聘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不排除部分IPO企業也更換了會計所。雖然普華永道等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A股IPO和上市公司的市佔率早已不如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但卻是許多早期大型上市公司的審計師事務所,單家公司合作金額較大,尤其在港股市場中,普華永道(羅兵咸永道)在港股IPO市場中佔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此外,服務港股IPO的律師事務所集中度相對比較分散,位居前三的是北京競天公誠、北京金杜、北京通商律所,分別服務了32家、22家、17家IPO企業,市場份額分別為8.5%、5.85%、4.52%。
【來源:券商中國;編輯: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