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投資四年實現翻番!泉州推動城市能級提升

N海都全媒體記者 陳丹萍 文/圖

12月26日,泉州市「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奮力推動城市高質量建設」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介紹,今年泉州市圍繞「宜居宜業、生態人文、交通通達、安全韌性、智慧管理、村鎮建設、樣板特色」等7個方面謀劃推進項目,全年完成城建投資1400億元,對比2020年的615億元,實現了翻番。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泉州將聚焦片區重點突破,加快推進「兩江一灣」海絲新城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補齊縣城短板弱項,提升基礎設施能級,提高縣城發展質量,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聯動發展。

新聞發布會現場

推進24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

會上,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蔡海鴻介紹,今年,泉州市系統推進全市24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2024年累計完成投資297億元。聯動推進豐澤北峰、鯉城江南、台商海江、洛江陽江等重點片區組團建設,中心城區新建醫院、學校、酒店61家,公共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建設發展水平和輻射影響力持續提升。同時,推動以縣域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晉江高鐵新區、南安北山、惠安惠泉等片區的開發建設基本成型。南高幹渠和北高幹渠「兩高替代工程」加快建設,有力解決水源保護區割裂城市問題,並釋放兩岸周邊城市用地。

記者了解到,在環灣新城建設發展上,泉州持續打造東海核心區,協同推進建設東海中央商務區、中央活力區。4800畝中央商務區已基本建設成型,正加速繁榮,已投用總部大樓18幢,稅收超千萬樓宇8幢,累計入駐企業1200多家。4520畝的東海中央活力區,高品質規劃、高標準建設以跨境交易、金融服務數字經濟、時尚文創為主的泉州未來城市展示窗口,開工建設後埔片區安商房、市政道路、學校、公園等14個項目,加快建設7棟高端寫字樓和酒店,金崎片區基本完成拆遷。

構建「369」交通圈 全力暢通城市「血脈」

此外,泉州圍繞「城市要聚、交通要暢」,實施「聚城暢通」工程,以構建「環灣30分鐘通勤圈、市域60分鐘通暢圈、省內90分鐘通達圈」的「369」交通圈格局為抓手,全力暢通城市「血脈」。今年泉州市聚城暢通建設項目75個,總投資約1684億元,年計劃完成投資87.7億元。截至11月底,新開工項目14個,建成項目4個,完成投資83.7億元,占年度計劃95.4%,超序時進度3.8個百分點。城市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優化,「369」交通圈更加便捷通暢。

武榮大橋竣工投用,金嶼大橋百崎大橋加快建設,制約城市發展的跨江通道問題取得重大突破;中環城路貫通工程全面動建,打造中心市區第一條真正意義的環城快捷化道路;國道324線泉州段改線工程加快推進,南安段啟動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國道穿城問題。中心城區城市路網骨架「規劃藍圖」正向「施工圖」「實景圖」蛻變。

推進古城街巷「更新」 打造21個完整社區試點

蔡海鴻介紹,泉州依託古城指揮部統籌古城街區更新,以「重振古城功能活力、再現古城文化魅力」為施治策略,探索「指揮部+N個國企+N個社會資本」的運作機制,帶動民間社會多方資本參與活化業態,解決資金來源和資源分配問題,「繡花式」「漸進式」推進街巷更新。中山路金魚巷、晉江五店市、石獅八卦街、永春五里街等案例入選住建部、省住建廳街區保護示範案例。近年來全市共完成49條古城街巷、5個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2024年泉州「五一」「國慶」假期入境遊客居全國前列。

據了解,今年泉州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3個,惠及居民1.16萬戶,推動豐澤區華豐社區7個老舊小區拆牆並院,聯片共治。同時,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對中心市區既有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給予4萬元/梯的補貼,推動加裝電梯536部。此外,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危舊小區更新改造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創新「徵收+改造」模式推進古城紅梅新村危舊房屋自主更新。

據悉,泉州以納入第一批國家「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為契機,推動69個項目納入國家項目管理系統,推動8個項目獲相關金融機構貸款金額46億元。另一方面,推動打造21個完整社區試點,探索「商業經營+公益服務」微利模式,打造「能融資、可創收、善盈利」的完整社區。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運行「一網統管」,匯聚各類管線長度約5000公里。

修繕保護歷史建築 守住「根」與「魂」

記者了解到,在鄉鎮環境品質提升上,泉州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將縣鄉主幹道、主景區的沿線村莊裸房作為工作重點,充分運用金融貼息、建材下鄉、搭架補助等整治模式,多措並舉實施農村裸房整治攻堅,今年完成裸房整治4.1萬棟。永春縣吾峰鎮吾西村新時代農村社區項目入選全國現代宜居農房典型案例集,今年來著力推進3個樣板集鎮和3個樣板村的建設,農房村貌提升明顯。

蔡海鴻介紹,在傳統村鎮風貌保護上,泉州圍繞「山線」和「海線」兩條歷史文化保護線,打造一批可學可看和具有示範效應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範例。通過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累計公布1648處歷史建築,同步推進掛牌和測繪建檔。永春縣被列入2024年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範縣。而在特色建築群落修繕上,泉州堅持遺產保護與改善民生並重,採用低衝擊、微擾動的「繡花」功夫,創新「六微六保」施工模式,先後修繕保護歷史建築、傳統建築近200處。同時,泉州立足僑鄉優勢,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實行華僑建築認定與管控機制,摸排華僑建築1359棟、認定682棟,開工9個華僑建築群、87棟華僑建築單體保護修繕項目,維繫海內外鄉情,守住「根」與「魂」。

編輯: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