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兩套價格」為醫藥賄賂提供資金來源

12月20日,國家醫保局針對公安部門偵破的醫藥領域虛開發票案,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保局發函,要認真排查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頭孢唑肟鈉注射液、水解蛋白口服溶液等涉案產品是否存在類似問題,儘快摸清掛網價格底數。國家醫保局在函件中表示,堅決反對虛高葯價加重患者負擔,堅決反對虛開發票形成非法利益鏈條,堅決反對「一葯雙價」「帶金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12月22日人民網

近日經濟參考報《經參調查:一些葯企經銷商虛開發票形成非法利益鏈》報道,2022年、2024年,公安部門先後偵破兩起醫藥領域虛開發票案。調查發現,「一些藥品存在兩套價格,即『底價』和『開票價』」「葯企先把藥品按『開票價』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交易完成後葯企再把『開票價』與『底價』之間的差價返還給經銷商」「巨大的價格差通過虛開發票手段『洗白』並『提現』,成為不法經銷商牟利和商業賄賂的資金來源,導致部分藥品價格從源頭就虛高」。報道指出,「一款名為『銀杏葉』的藥品,底價每支8.5元,售價每支25.28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一款名為『頭孢唑肟鈉』的藥品,底價每支6.5元,售價每支16.5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2.5元。經測算,藥品提成金額普遍占藥品開票價與底價差額的兩成以上」。

圖源/視覺中國

「兩套價格」為醫藥賄賂提供資金來源,其實是在鑽醫藥購銷「兩票制」的空子。過去藥品在不同級別的代理商之間頻繁轉手,每轉一次手就開一張發票、加一次價,一路下來,藥品從生產廠家到患者手中,加七八次價是常事,「白菜價」也能加成「黃金價」。為了治理這種亂象,「兩票制」應運而生。「兩票制」是指藥品流通環節只能開兩張票,即出廠開一張票,進入醫院開一張票,中間環節無法開票和加價,很多醫藥代表因此只能「捲鋪蓋走人」。然而,如果葯企把出廠價標得老高,使之含有「腐敗水分」,帶金銷售的資金來源就又有了著落。

「兩套價格」讓「兩票制」失去了部分效力,意味著「兩票制」亟待堵塞漏洞。既然出廠開票價與底價相差如此懸殊,說明藥品的成本調查還不夠徹底和精準。既然開票價不是交易價,說明發票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漏洞,可以通過進一步強化智能審核等方式,及時發現現金流與發票賬面不符等異常現象。過去「兩票制」發揮了較好的監管作用,但現在既然「下有對策」,就應該迅速升級監管舉措。

其實不僅醫藥賄賂籌資出現新套路,行賄方式也出現不少新手段。監管有「火眼金睛」,醫藥腐敗也有「隱遁大法」,兩者處於動態比拼的過程當中。比如按藥品銷量向醫院返利因查得嚴而無法實施,但葯企可以資助醫院科研項目;經銷商不敢直接給醫生髮放回扣,就在高檔酒店和熱門旅遊景點組織學術會議。假如醫藥腐敗「創新」勢頭得不到遏止,就會有更多類似「兩套價格」這樣的套路出現。

帶金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堅決查處,更要立足長遠,構建和完善新的醫藥反腐制度,讓醫藥領域賄賂不管手段如何更新,都無法逃脫醫藥反腐制度的嚴密監管。如此才能標本兼治,確保葯價大幅下降等醫改成果不被醫藥腐敗蠶食,並進一步守護好老百姓看病的「錢袋子」。

文/唐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