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彭冰 通訊員 高洪波
12月20日,記者從吉林石化化肥廠獲悉,作為新中國第一袋化肥的誕生地,該廠老合成氨裝置上的壓縮機因見證了新中國化學工業發展史,在國家文物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開展的「共和國印記——工業之光耀中華」主題活動中,入選100項「共和國印記」見證物。
吉林石化化肥廠是國家「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即著名的「吉林三大化」中的102廠,為當時亞洲最大的氮肥生產基地,1954年破土動工,1957年建成開車。建廠初期主要產品是合成氨,壓縮機號稱合成氨裝置的「心臟」,是當時國內合成氨裝置輸出壓力最高、重量最大的壓縮機。
2003年,連續運行46年的壓縮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歷史舞台。2004年,吉林石化化肥廠在辦公樓前建立壓縮機展示區,將第一台運轉的壓縮機永久保留下來,讓它繼續發光發熱,成為工廠「企業精神、員工思想、實踐創新」「三個教育基地」。這台壓縮機也被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和中國石油首批29個工業文化遺產。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財經分類視頻推薦
-
3:11
-
1:07:19
-
39:24
-
1:13:12
-
49:29
-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