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拉高美國的GDP?
文:青煙小生a
編輯:蘇叭叭
前言
製造業的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到GDP的增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的製造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甚至在工業製造規模上成為了美國的三倍,相關聯的GDP也突飛猛進。
然而與這一現象相悖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空心的情況下,GDP卻是第二名中國的近1.5倍!
這是什麼原因?美國到底是什麼在拉動其GDP的增長?
圖片來源於智能回答
美國製造業真相
典型的例子就是波音公司的衰落,像是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一個縮影,這家曾經代表美國工業巔峰的百年企業,如今正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信息來源:光明網 2024-4-25 新華時評|波音危機:過度金融化掏空了美國製造業
圖片來源於光明網
穆迪將波音公司的信用評級下調至Baa3,僅距「垃圾級」一步之遙,究其原因1997年波音併購麥道後,企業文化就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傳統的工程師文化被華爾街的金融文化取代,公司重心從追求卓越製造轉向討好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為了維持短期利潤,公司大量削減研發投入、裁減技術人員,甚至將核心業務外包給不合格供應商,最終導致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品牌信譽嚴重受損。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
信息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2024-3-19 美國對外貿易戰略重大調整,中美關係「穩定之錨」變為「動蕩之源」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新媒體
美國許多傳統製造業企業都經歷了類似的轉型:從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轉向追求短期財務指標和股東回報。
這種轉變導致美國製造業基礎持續弱化,技術創新能力下降,最終加速了產業空心化進程。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2024-11-1 美學者:中國工業製造規模是美國三倍,不跟盟友合作,美國難與中國競爭
圖片來源於觀察者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掛鉤的GDP,中國工業製造是美國的三倍,在美國製造業頻頻空心的問題之下,其GDP卻顯著升高,甚至是中國的近1.5倍,這是為什麼?
美國GDP
雖然美國製造業在衰退,但其GDP總量依然保持全球領先。
美國製造業在衰退,但其GDP總量依然保持全球領先
2023年美國GDP達到27.36萬億美元,而中國GDP為17.79萬億美元,美國GDP大約是中國的1.54倍。
這種表面上的優勢會給人一種美國經濟依然強勁的錯覺,但需要深入理解這些數據背後的真相。
首先GDP統計方法存在多種標準。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2024-11-19 當年那些「破格」進入G20的國家,如今表現怎樣?
圖片來源於觀察者網
圖片來源於觀察者網
按照傳統的匯率法計算,確實顯示美國GDP領先;但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法,情況就大不相同。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3年中國GDP已達到32.93萬億「國際美元」,超過美國的27.36萬億,達到美國的120%。
這說明單純用匯率法比較GDP可能無法真實反映兩國的經濟實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所以綜合多方面來看,數據上都還是很難最真實地反應出兩國之間真正的對比的,再加上時間上,兩國發展歷程與起步時間都不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增速就成了重要的東西,那麼咱們的增長率比較,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信息來源:新華網 2024-6-17 中美GDP,怎麼看?怎麼比?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中國2023年GDP增長速度增長了5.2%,與美國相比甚至是美國的2倍之多。
而且根據2024年的數據,中國在第一季度的時候就創下了超過29.6萬億元的GDP,事實證明,中國始終還是世界著增長的最大引擎。
話是這樣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將美國的GDP往上托盤?
是什麼拉高美國的GDP?
美國GDP看似強勁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經濟過度金融化的隱患。
白宮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就開始出現不可逆轉的金融化趨勢。
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金融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不斷提升。
大量資金湧入金融市場,推高了各類金融產品的估值,這些虛擬經濟活動被計入GDP,造成總量的虛高。
例如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投資銀行業務等,都會計入GDP,但這些活動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較低。
圖片來源於網路
非金融企業的金融化傾向日益嚴重。
像波音這樣的製造業企業,將大量資金用於股票回購、金融投資等活動,而不是投入研發和生產。
這種行為雖然能在短期內提升企業估值和GDP數據,但長期來看損害了產業競爭力。
數據顯示,在拜登政府期間,政府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14.6%,遠高於此前奧巴馬和特朗普時期的5.2%和8.7%。
這種依靠政府舉債推動的GDP增長,其可持續性值得懷疑。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2024-4-6 郭振傑|稱美國經濟「一片大好」的人,並不了解背後的增長邏輯
圖片來源於觀察者網
同時美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持續走高,但這種消費很大程度上是以家庭負債的方式實現的。
2020年雖然出現了高達3.5萬億美元的家庭部門收支盈餘,但其中2.13萬億美元是僱主代繳的補充養老金,需要等到退休後才能支取。
製造業基礎不斷弱化,創新能力下降,金融部門過度膨脹,即使在這個時候美國意識到「再工業化」的重要性,也沒有很大用處了,所以中國相較於此,穩定還是最重要的。
中國經濟
目前來看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仍處於歷史低位,而且這一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
結語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政府選擇了通過打壓他國製造業發展來維持自身優勢,而不是著力解決本國產業結構的根本問題。
這種「葯不對症」的方式,不僅無助於增強美國的實際競爭力,反而可能加速其製造業的衰落。
中美博弈
一個國家如果放棄實體經濟,過度依賴金融創造財富,最終必將付出代價。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