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財經丨重大重組!格力地產不做地產,轉型免稅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報道

11月25日開盤後,格力地產的股價競價漲停。截至記者發稿,格力地產再度漲停,報8.64元,成交額超8億元。格力地產的股價之所以在本周第一個交易日迎來競價漲停與其22日的一則公告或許密不可分。

10月22日晚間,格力地產公告稱,擬以其持有的上海合聯、上海保聯、上海太聯、三亞合聯及重慶兩江的100%股權及格力地產相關對外債務,與海投公司持有的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進行置換,估值差額部分以現金進行補足。擬置入資產最終作價45.79億元;擬置出資產最終作價55.05億元,擬置出債務最終作價5億元;差額部分4.26億元,海投公司向格力地產支付現金對價。

格力地產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的一般風險提示公告

轉型免稅業務,逐步退出地產

記者注意到,根據中聯評估出具並經珠海市國資委核准的擬置入資產評估報告,中聯評估對免稅集團100%股權採用了收益法和資產基礎法兩種方法進行評估,並選用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本次評估結論。免稅集團100%股權評估值為932,800.00萬元,增值率為193.10%。

格力地產的此次交易也一度被外界視為「轉型」,從公司過往財報中記者發現,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房地產業務,免稅集團的業務與該公司此前的業務幾乎毫無關聯。

免稅集團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業績

免稅集團主要經營免稅品銷售業務,系全國最早開展免稅品經營業務的企業之一。2023年及2024年1—6月,免稅集團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67億元、4.38億元。在宏觀政策大力支持免稅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中,免稅集團主營業務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格力地產表示,通過本次重組,公司將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注入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情況較好的免稅業務,發展成為以免稅業務為核心、圍繞大消費運營等產業鏈布局的上市公司。

轉型計劃終於「落子」

其實,早年間格力地產就曾謀求轉型。2020年5月,格力地產曾宣布計划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並暫停交易。當時的公告表明,格力地產希望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免稅)100%股權。交易價格為89.78億元,同時擬募集不超過70億元配套資金。

但當時由於出入境限制的實施,離島免稅異軍突起,中免、海免等借勢布局,而「免稅茅」中免在資本市場更是一路狂奔。

2021年2月,隨著格力地產原董事長魯君四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違法行為的曝光,導致公司重組事項暫停。直到2022年底,格力地產完成換屆選舉,魯君四走人後,才得以重啟重組工作。

然而,這期間格力地產的多份重組方案一直備受監管爭議,直至今日該重組方案才得以問世。對於格力地產執意轉型的原因,官方雖未明確給出解釋。但從此前與投資者的交流中,格力地產是這樣回應的:這一變化其實也不突然,畢竟現在房地產行業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出於對房地產形勢的考慮而進行了業務調整。在環境已經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公司肯定也要積極靈活地調整未來的整體戰略。

轉型背後:業績扛不住了

格力地產之所以執迷轉型,與該公司所處行業持續低迷有關。但從目前來看,樓市或許已走出「至暗時刻」。自2024年5月央行發布一系列「一攬子」樓市政策以來,房地產行業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政策調整與優化,房地產市場正逐步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0月,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收窄或轉漲、同比降幅趨穩,房地產市場預期進一步改善。

格力地產2024年三季報

但格力地產的業績卻遲遲迎不來向好態勢,盈利能力遲遲未能改善、土地儲備過於單一、入「白」進度緩慢等標籤成為其財報「污點」。今年前三季度,格力地產實現營業收入24.38億元,同比下降10.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21億元,同比下降194.70%。

格力地產最近三年一期主要業績情況。

拉長時間來看,最近兩年,格力地產的凈利潤連續兩年為負。對於這樣的業績,格力地產急需「輸血續命」。此次交易的目標:免稅業務或許成了最好的選擇。

依據公司公告,根據致同會計師出具的《備考審閱報告》,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2024年1—6月營業收入約為19.36億元,較本次交易前增加4274.36萬元,免稅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64.56%,免稅業務將成為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免稅品銷售毛利約為6.29億元,佔總毛利比重為79.03%;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2024年1—6月凈虧損較交易前將收窄54274.47萬元,免稅業務顯著緩解上市公司虧損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