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營收同比跌超9%,乳酪棒不香了?

作者 |馮健紅
編輯 | 張愷翀

10月30日,妙可藍多公布三季報。

前三季度,其營收約35.94億元,同比減少9.4%;歸母凈利潤約8504萬元,同比增加571.67%。

數據上看,妙可藍多透出利潤大漲的好消息,但收入持續下滑也不免讓人猜測這是不是曇花一現。

收入再下滑

年初,妙可藍多公布的2023年業績並不理想,營收同比下滑16%,歸母凈利潤同比腰斬,這是其自2016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的雙降。

進入2024年,情況尚未發生改觀,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減少9.4%。

具體到業務上,從中報數據來看,其主營乳酪、貿易、液態奶三大板塊,收入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貢獻8成收入的乳酪業務也略有下降。

乳酪板塊中,即食營養系列、家庭餐桌系列同比均出現下滑,減少6.17%、1.23%。財報顯示,即食營養系列產品受外部環境影響。
與此同時,利潤不減反增,則是靠妙可藍多省出來,而不是賺到的。

三季報顯示,利潤增長主要是調整產品結構且乳酪收入較同期增加致整體毛利率上升;同時廣告促銷費、倉儲裝卸費和股權激勵費用較同期減少;再者因上年度中期收購少數股東股權本期無需確認少數股東損益所致。

前三季度,其光是營業成本就同比大幅減少4億,銷售費用減少1億元。

要知道,妙可藍多的營銷相當狠,廣告投放在樓宇和賣場全天候不間斷播出,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一年可花費超10億元,在近兩年卻出現了明顯的縮減。這也無不透露出其在降本增效上的壓力。

乳酪行業挑戰多多

實際上,妙可藍多此前的業績非常亮眼。其上市後營收節節攀高,從2016年的5億到48億,僅花了6年時間,凈利潤也增至1億多。

如今業績快速走向下滑,跟市場競爭和消費環境有所關係。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消費環境有目共睹,消費品表現都一般,乳酪並不是必需品,而且妙可藍多單價相對較高,在市場上的吸引力有限。

小編在淘寶搜索較知名的原味常溫乳酪棒產品發現,妙可藍多的價格優勢確實不明顯。

吉士丁450g的產品,售價18.83,摺合20.9元/斤。

妙飛400g的產品,售價31.82元,摺合39.78元/斤;

妙可藍多90g的產品,售價9.83元,摺合55.17元/斤;

伊利乳酪270g的產品,售價32.93元,摺合60.98元/斤;

吉百福200g產品,售價24.88元,摺合62.2元/斤;

乳酪博士180g的產品,售價28.8元,摺合80元/斤;

且綜合來看,乳酪棒的售價並不便宜,這也讓消費者減少了購買頻次。一位有兩個小孩的消費者表示:「很少買乳酪棒,因為貴」。

除了價格外,乳酪棒的營養價值也遭到質疑。
據《中國食品報》,對比牛奶的營養成分,乳酪棒為獲得3倍的鈣,孩子需要攝入比牛奶多4倍的熱量和脂肪,過多的熱量和脂肪會導致孩子變胖,容易增加成年後患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

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乳酪棒這種針對兒童的食品市場,還不免受到近些年生育率下降的影響。

據浦銀國際研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中國乳酪行業零售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25.6%,但2022年同比增長降至約9%。對應的,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尚能達到2194.4萬人,到2022年已跌破千萬大關。

結語

對於妙可藍多所在的乳酪市場,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持看好態度,「我國乳酪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預計將成為乳製品行業的新增長點。」

而目前的市場情況,其表示「競爭比較激烈」,正在進入一個「內卷」階段。

朱丹蓬提出建議,企業需創新產品品類實現差異化競爭,而且要實現規模化生產,需要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體系,確保原料供應的充足和質量的穩定,最後,品牌建設和創新營銷策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企業布局的重點。

如此看來,對於妙可藍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能否把握住還要交給時間來檢驗。

不過,妙可藍多的投資者已經等不及了,股東數從最高峰的5.7萬戶,降至了4.8萬戶。其股價也是跌跌不休,從85元/股跌到了16元/股,市值蒸發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