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一組數據,來自7月3日越南《工貿報》報道,越南煤炭礦產工業集團(TKV)統計,今年前6個月,煤炭產量2736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2.9%,同比增長11%。消耗量為267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3.5%,同比增長8.6%。其中2347萬噸用於發電,完成年度計劃的56%,同比增長12.5%,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00萬噸。
(越南煤電廠)
以上是其國內產量,進口就更高了。2024年1-6月,進口3342.94萬噸煤炭,同比增長38.6%,同時只出口了21.16萬噸,增長2.1%。新冠初的2020年,越南進口了創紀錄的5500萬噸煤炭,之後受疫情影響,到2023年也只有5116萬噸,可見新冠對其工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越南方面預計2024年進口煤炭達到6500萬噸,超過歷史最高值的2020年。火電是越南主要電力來源,主要是煤炭,從煤炭需求分析,可見隨著新冠影響消退,工業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越南煤電佔了發電量的45%,水電27%,燃氣11%,新能源16%,其他是進口。2022年越南總發電量達到了2600億千瓦時,2023年增長達到了2800億千瓦時,去年因為北部乾旱缺水,每月還向我國進口部分電力,達3000萬千瓦時。
(繁忙的港口)
雖然越南這點電力增長比起我們很多省區來說,不算什麼,但是說明其工業用電需求增長非常旺盛,比起疫情前快了很多。
從周邊反饋,以及網上的數據顯示,越南很多工業區進駐企業越來越多,熟練的工人越來越多。相對低的地租和工資,和逐漸完善的供應鏈,讓他們的優勢很吸引歐美企業。
很多人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越南需要我們的電,以致東南亞人懶散,不愛幹活,我們中國人最辛苦,整天要求加工資,高工資,我只想說,還是踏踏實實幹活吧。
(越南工廠)
2023年越南進口我們的電每個月也就3000萬度,即使一年也就3.6億度,其2023年一年發電量達到了2800億度。進口主要用於居民日常,這點用於大規模工業,是非常不現實的。不要被誤導了。
至於說越南人懶散,我想說一件事,在疫情前,我曾去了很多廣西崇左的鄉鎮辦事,當時在鎮上等大巴覺得很好奇,看看電線杆,牆上到處寫著越南砍蔗隊的電話。想想看,這麼辛苦的砍甘蔗,本地人很多願意去廣東打工,不願意砍甘蔗,越南人過來,難道不是證明他們很勤勞嗎?
懶散因為工業落後,就業崗位少,幹完農活很多人無所事事,如果工廠開的多,到處有活干,還會如此嗎?
(砍甘蔗是很辛苦的)
所以,踏踏實實幹活,不要整天好高騖遠,看著歐美的高福利高薪酬一直向他們看齊,人家發展了幾百年工業了。多看看資本主義發展史,美國西部奮鬥史,就會明白,除了資源爆表的國家,即使美西方國家的人富裕會來的輕輕鬆鬆?
當看到人家現在不走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這條工業發展路子了,著重技術知識附加值高的產品時,每周工作舒服,薪酬高,但是可看到即使如此,我們似乎也還是缺少不少人家那種踏踏實實在研發,設計,科研一線兢兢業業的技術人才專家。
就像董明珠說的,辛辛苦苦招了一個清華博士,想他為了提升研發能力,結果他卻千辛萬苦的到處與銷售經銷商打成一片。銷售來錢快,科研太枯燥,成效慢。
(越南的手機產量已經世界第二)
雖然發展是有很多過程階段,我們的發展方向轉成技術型要向歐美看齊,這是沒錯的,但是踏實辛勤幹活,更應該向第三世界國家看齊,比起他們,工作收入已經不錯了。要麼怎麼那麼多國內的單身漢能輕鬆在外國娶到媳婦呢?甚至歐洲一些不發達國家。
早兩年我就說了,網上有一種氛圍,渲染我們國內工人工作強度最大,收入付出不成正比等,尤其渲染一線工人不如某些網購平台,這就是很刻意的,一旦有些實體工業因為成本等原因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就很難說了。加之歐美有些勢力千方百計拉攏與我們脫鉤。
(越南的港口越來越繁榮)
所以,踏踏實實幹活,增長自己的專業技能,才是國內年輕一代應該做的,而不是被誤導單一的,工作質量要向西方看齊。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