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升級!提前還貸升溫?央行面臨兩難選擇!降息還是不降息?

擁有百萬房貸的中國有房一族,又要迎來利好最近的央行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降息,還是不降息?

央行,到底獎補江西?

如果降息,那麼由於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那麼居民普遍選擇提前還貸,這意味著居民消費減少,銀行貸款收入減少。

而如果選擇不降息,那麼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因為目前的情況下,必然需要央行採取降息措施,配合其他利好,刺激中國經濟復甦。

而很多經濟學家已經表示,目前的條件下,繼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個人房貸利率,依然在4%以上。

那麼,央行到底會不會降息?背負房貸的中國人能不能再次享受「存量房貸下調」的福利?央行會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存量房貸,是否會再次下調?

自從5月17日的房地產新政以後,國內的房貸利率下限被打破,現在的主流房貸利率是3.45%左右,二套房是3.9%左右,但是國內的存量房貸利率,依然保持4%以上。

而就這,其實還是去年,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後的一個結果。為什麼當時要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呢?情況和現在其實很類似。

因為存款利率的不斷降低,導致了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利率,遠遠低於房貸利率,比如現在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低於3%,存款利率的話,5年期更是只有2.2%;而貸款利率高於4%,這就有一個利息差。

很多銀行,持續下調存款利率。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要聰明一點的,都會覺得,存理財不如「提前還貸」,於是就把這些錢都給還了。而今年的「提前還貸」,隨著存款利率的多次下滑,也再度升溫。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中國居民存款增加7萬億元,這個數字看著很多,但是比去年下降了2萬億元,這些錢,很多都拿去「提前還貸」了。

但是,提前還貸也有很多壞處。比如中國的商業銀行,很大的業務和利潤來源,就是個人房貸,也就是說,一筆30年期的商業房貸,銀行可以賺取非常高的收益。

銀行利潤來源,就是「息差」

而現在,我們提前把貸款給還了,那麼銀行就賺不到這筆錢了。

不僅如此,提前還貸也會影響居民消費的支出,導致老百姓手頭沒有錢,不敢花錢,也不敢加槓桿,畢竟還掉的貸款,和手中的存款相比,心裡頭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提前還貸,導致銀行收入減少,不利於銀行業發展,也不利於刺激居民消費,不利於中國經濟需求的回暖。

斷供潮來襲?倒逼央行選擇?

如果僅僅是這兩點,其實也沒什麼,也就是宏觀經濟大環境比較差,雖然有人提前還貸,但是畢竟也是長期影響,算不得什麼大麻煩,但是有一個問題,銀行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斷貸」。

根據招聘數據顯示,目前的銀行正在大量招收催電話催債人員,並且有部分銀行,將催收的傭金從20%上調到40%。

某銀行的年報:顯示預期貸款金額為13億,佔比為3.61%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還不起貸款,選擇斷供的人,越來越多。

幾年前,北京燕郊地區因為利好消息房價暴漲,導致很多人花了3-4萬的單價買了房,但是到了現在退潮時期,房子的單價跌了一半還要多,這意味著首付已經虧完,甚至倒欠銀行不少錢。

而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不是咬牙還貸,而是直接斷供,選擇擺爛,甚至於也有人選擇走「歪門邪道」,找個一樣還不起貸款的,相互把房子出自,然後住到對方的家裡。

斷貸,也有很多「邪門歪道」

所以銀行也很頭疼,因為現在的房子就算走到法拍,也很難賣出去,畢竟法拍房的掛牌數量已經比之前高的多,就算折價法拍,回收的資產價值也會下跌。

而如果類似情況接連發生,那麼銀行就會出現資本充足率不足,不良資產率攀升,從而影響到中國銀行業的安全。

所以,銀行其實,也不希望讓大家斷貸,所以只能想辦法降低貸款人的壓力,讓他們不要斷貸了。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曾經實行過的「下調存量貸款利率」。

降息,還是降貸款利率?這是個艱難的選擇

然而,如果說去年央行降低存款利率,還算是有一定的政策空間,那麼今年的銀行,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因為銀行賺錢,主要是靠「息差」,銀行低息從老百姓那邊拿錢儲蓄,然後再高息貸款貸出去,從而賺取利息差,這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

然而,隨著央行一步步的降息,採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現在的銀行業已經不如之前賺的盆滿缽滿,今天的銀行息差,僅僅只有1.54%。

銀行業凈息差為1.54%,低於國際警戒線

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1.8%是警戒線,而1.54%已經跌破了國際上公認的,銀行息差警戒線,說明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了危機。

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繼續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那麼對銀行業其實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央行就開始頭痛了。降息意味著提前還貸的人更加多,而不降息,中國經濟也是一個問題。這是兩難的選擇了。

居民用腳投票,央行必須做出選擇

留給央行的時間不多了,根據最新數據,4月份的居民早償債指數高達37%,出現加速上行,這意味著居民提前還款的行為,已經明顯增多。

而這種舉措,帶來的居民消費不足,居民去槓桿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消費,投資對於經濟增長的刺激。

5月份,M1和M2社融數據減弱,剪刀差增大,再加上CPI指數僅有0.3%,中國經濟其實陷入了「技術性通縮」之中。

再加上房地產5月份的「四大利好」,效果不明顯,5月份中國70個城市房價全部下跌,北上廣深也不例外,說明我們的壓力依然很大。

兩難的選擇,就看央行,到底怎麼選了。

所以,到底央行選擇降息刺激經濟?代價是居民提前還貸加速;還是選擇停止加息,並且犧牲銀行短期利潤,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縮小房貸一族持有的息差?這將是我們近期關注的,最重要的話題之一

-----------------------------------

【櫻狼財經】探尋熱點背後的真相,歡迎轉發、點贊、評論。圖源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