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達|三年虧70億的曹操出行沖港股:對聚合平台依賴加深,近5萬輛車未取得運輸證

記者|張喬遇

近期,中國網約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曹操出行遞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請,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及廣發證券(中國香港)為聯席保薦人。曹操出行作為吉利集團的孵化品牌,一直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同時,吉利旗下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極氪也剛過會,正待上市。

據招股書資料顯示,ipo前曹操出行共計進行三輪融資,2021年8月b輪融資的投前估值已經達到了170億元。然而,這巨額的估值並未能為曹操出行的上市之路鋪平道路。事實上,網約車平台的上市之路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性,前有滴滴打車在美國上市後不久便遭遇退市,市值大幅縮水,後有嘀嗒出行多次遞表港交所,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上市之路異常艱難;另哈啰出行也曾嘗試在美股ipo,但最終卻撤回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持續虧損的曹操出行在上市前一年卻實現了正面盈利,並且在盈利首年遞交ipo,這一成果背後也存在對聚合平台依賴加深的隱憂。曹操出行通過接入各種聚合平台,實現了訂單規模的迅速提升,但這也使得公司面臨更大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

對聚合平台依賴加深

中國出行市場規模穩步擴大,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了75000億元,其中共享出行服務市場規模為2821億元,滲透率為3.8%。目前來看,網約車市場格局已經形成了由一名市場參與者主導的局面,即滴滴打車以75.5%的市場份額穩坐行業頭把交椅,而前五大參與者共佔據了90.6%的市場份額,按照gtv計,曹操出行2023年位居第三。

圖片來源:招股書

業績數據上看,曹操出行在2021年至2023年實現了收入的穩步增長,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元;然而,凈利潤方面卻持續虧損,分別為-30.07億元、-20.07億元和-19.8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9.59億元、-16.51億元和-9.66億元。過去三年累計虧損金額近70億元。

儘管如此,2023年對於曹操出行而言也是轉折之年,其毛利率由負24.4%轉升至正5.8%,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從2022年-11億元改善至2023年1.36億元。

據招股書披露,曹操出行能夠實現盈利路徑的轉變,主要是通過改變出行服務的成本結構,系統性地提高單位經濟效益。2022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在aov(客單價)保持穩定的同時,提高用戶獲取效率上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利用曹操大腦對用戶補貼有效分配;二是與聚合平台合作。其用戶獲取成本佔gtv(總交易價值)的百分比從2022年的22.2%下滑至2023年的18.1%。

曹操出行稱,公司對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控制使得公司能夠降低對司機過多補貼的依賴。經調整司機收入及補貼占出行服務收入的百分比從2022年的84.2%下降至2023年的79.1%。

自2015年開始提供網約車服務以來,曹操出行的業務重心不斷在調整。2019年將重點從高端服務轉移至評價服務,並於2021年開始專註於定製車和車服解決方案,定製車是專門為中國的共享出行平台設計並提供其使用的,其中楓葉80v用於專車服務、曹操60用於惠選服務(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24個城市運營31000輛定製車車隊,同類車隊中規模最大。

雖然曹操出行在車輛租賃和車輛銷售業務方面也有業務涉及,但出行服務仍然是曹操出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在2021年至2023年間,出行服務收入佔比超過96%,且收入從68.88億元增長至103.00億元,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

為了迅速提升訂單規模,曹操出行積極與各種聚合平台合作。這些聚合平台為曹操出行提供了大量的用戶流量,使得其訂單量在2021年至2023年間持續增長,分別為3.70億單、3.83億單和4.48億單。得益於聚合平台獲取的更高性價比流量,公司2023年銷售及營銷開支下滑30.83%。

但同時度聚合平台的依賴加深。曹操出行來自聚合平台的訂單交易總額佔比從2021年的43.8%增長至2022年的49.9%,並進一步激增至2023年的73.2%。(聚合平台,即不直接提供共享出行服務,而是向共享出行服務提供商提供用戶流量引導的平台。)這一變化使得曹操出行在享受流量紅利的同時,也存在潛在風險。

公司坦言,聚合平台行業可能進行整合,如果僅能從少數能夠提供公司所需用戶促成服務的聚合平台中進行選擇,由於議價能力所限,公司可能不得不接受不利條款。此外,與第三方聚合平台的合作中斷也將導致可服務的訂單數量大幅減少。

近5萬輛汽車未取得運輸證

根據適用的中國法律法規的要求,任何在網約車平台上提供服務的車輛均必須符合若干運營安全標準及地方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任何其他標準,取得運輸證。此外,任何在網約車平台上提供服務的司機均必須符合地方政府規定的若干資格要求並通過相關考試,取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平台上部分車輛及司機尚未取得必要的運輸證及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有53111輛、34153輛、48247輛汽車尚未取得運輸證,分別占車輛總數的23.0%、15.8%和15.7%;同時,有62101名、38433名和47896名司機尚未取得網約車駕駛許可證,分別占司機總數的27.0%、18.0%和15.7%。

自2020年10月起,交通運輸部公布網約車平台的每月合規數據,2023年,曹操出行服務於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平均每月訂單合規率為82.3%。

而對於每一宗違規事件(即司機或車輛在無必要許可證或執照的情況下提供行程),網約車平台可能會被責令改正,並處以人民幣5000元以上人民幣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人民幣10000元以上人民幣30000元以下的罰款。此外,如果縣級或以上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平台不再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或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平台可能會被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其平台許可證。

公司表示:不合規主要歸因於滿足不同地方當局制定的各項實施細則的實際困難,及網約車平台的業務模式涉及大量車輛及司機。該行業的所有市場參與者均面臨同樣的挑戰。

據悉,地方當局對車輛的註冊地及所有權、其規格及狀況、司機的居住地、年齡及駕駛經驗的要求,均因城市而異,客觀上缺乏可滿足網約車服務需求的合規司機及車輛,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例如,在一線城市,司機必須有本地戶口,而車輛必須持有當地車牌才能取得必要的執照及許可證。

此外,在實踐中,部分地方當局不時暫停處理網約車服務的新執照或許可證申請,以限制每年發出的執照及許可證數量,增加了網約車平台提高合規率的難度。

投訴不斷

除了合規問題面臨的風險之外,曹操出行自身也收到不少投訴。黑貓投訴官網顯示,近30天曹操出行的投訴量為189次,其中不少乘客投訴司機存在繞路及收費不合理的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網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網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網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網

除此之外,聚合平台上關於曹操出行的投訴也有不少。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滴滴出行此前就加入了「聚合模式」,平台上匯聚了包括曹操出行、陽光出行等第三方品牌。然而,有不少網友反映,在使用滴滴平台打車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平台默認或「偷偷」地將訂單分配給了曹操出行等第三方服務,導致最終的車費相比直接選擇滴滴自營服務時貴了近一倍。

圖片來源: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