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萬國有資產損失,海螺水泥前董事長一審獲刑11年半

利用職權受賄近三千萬元,造成1700萬元國有資產損失,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前董事長王誠,於近日一審獲刑11年半。

據安徽紀檢監察公眾號5月6日消息,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對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王誠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對其違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繳。

法院審理查明:1999年至2022年,被告人王誠利用擔任淮南市田家庵區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淮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蚌埠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上的便利,以及利用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在收購公司股權、調整項目規劃、推動項目建設、承銷債券發行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單獨或夥同他人,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2637.380959萬元,其中1583.75萬元未遂。案發後,王誠退出全部贓款贓物。另查明,其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濫用職權,造成1700萬元的國有資產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誠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利用其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王誠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法院綜合考慮王誠犯罪的事實、性質、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悔罪態度等情節,依法做出上述判決。

宣判後,王誠當庭表示不上訴。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信息顯示,王誠於2022年6月13日被查,2023年4月7日被「雙開」。

事實上,2021年5月—2022年5月王誠實施上述犯罪行為期間,其還在擔任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海螺水泥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職務。據海螺水泥此前的公告,2022年5月17日,公司收到王誠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其個人工作變動,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並不再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而在王誠擔任海螺水泥董事長期間,海螺水泥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2021年7-10月,海螺水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入亞泰集團(600881.sh)已發行股份的5%。2021年12月,海螺水泥參與西部建設(002302.sz)定增,擬以17.6億元認購西部建設16.3%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22年2月,又出資10億元參與天山股份定增,進而獲得其0.86%股權,位居其第三大股東。

此外,海螺水泥2021年還進行了多項國內外項目建設和併購,包括湖南雲峰水泥熟料項目、江西弋陽骨料項目建成投產,併購廣東鴻豐、貴州新雙龍、雲南騰越等水泥項目等。2022年1月,海螺水泥與上峰水泥合力增資烏中合資企業上峰友誼之橋,增資後持股51%;3月,通過增資成功控股重慶多吉公司、收購上海智質55%股權、精公檢測100%股權;4月,收購常德頂興公司100%股權、永運建材100%股權、宏基水泥80%股權、江蘇海螺建材49%股權等。

密集對外收購擴張的背後,是業績的持續下滑。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泥建材企業集團之一,2021年海螺集團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15位,排名較2020年提升52位。2021年至2022年,海螺水泥營收凈利連續雙降,2023年凈利潤依然同比下降33.72%。

就在王誠被查前夕,2022年3月,海螺水泥發布關於新能源業務投資計劃公告,計劃將投資50億元,用於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公司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梳理上述一系列動作不難發現,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拓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領域,確實是海螺水泥近年來布局的重點。但諸多項目的建設和併購,始終未能真正轉變為利潤增長點,且隨著對於王誠的判決靴子落地,這些項目是否涉及王誠在收購公司股權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許同樣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今年4月29日,安徽省委決定,朱勝利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董事、總經理。換帥後,新的領導班子將採取哪些措施,素有「水泥茅」之稱的海螺水泥又將如何走出業績下滑的不利局面,南都記者將持續關注。 

南都記者 於典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