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屠夫1868 基業長紅 2024-02-04 21:12 廣東
金錢 · 邏輯 · 逆人性,屠夫問候各位晚上好。
一月一會的半天候策略月度回顧,祝周末愉快。
說出來不怕拉仇恨 ——
半天候組合的1月收益*為 +0.87% ,迎來開門紅:
* 統計周期為2024年1月1日~2月2日,也就是上月回顧之後截至今天。「以自然周分割」是半天候這5年的老傳統了
由於使用更長久期的債券,半天候場內版的收益甚至更高:
策略核心理念
半天候策略,是在0預測的前提下實現財富長期穩定增值的戰略性資產配置策略。
屠夫自己擁有多個進攻型的投資策略,建立半天候是為了擁有一個「類全天候策略」,在極端環境下也能「打不垮、壓不住、沉不了」 —— 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機,甚至大蕭條。
完整配置思路和操作原則可參考:
《道之章》始於基礎邏輯,介紹資產配置的思維、流派和案例
《法之章》籌謀整體布局,解釋策略的目標、思路和品種選擇
《術之章》聚焦實戰操作,設計策略的建倉調倉和再平衡規則
《器之章》梳理品種選擇,總結策略的選品方法以及基金清單
另有2萬餘字的品種調研,發布在知識星球「資產配置研究院」
【聲明】
① 本文僅作分享交流,不提供任何服務,也不收取任何費用
② 您可參考本文自建組合,賺到錢不必謝我,風險也請自行承擔
③ 需要低費率場內賬戶的同學,可以後台私信【開戶】聯繫小助理
月度回顧 · 整體表現
2021年起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半天候組合年化收益率保持為正,最大回撤控制在10.59%,收益表現優於滬深300和中證500(見上圖)。
其餘統計數據見下表:
組合各成分基金目前暫未觸發再平衡閾值:
- 各資產佔比偏移未超過±25%
- 目標10%的資產(如 滬深300),組合中佔比在7.5%~12.5%之內
- 目標30%的資產(如 7-10年國開債),組合中佔比在22.5~37.5%之內
- 定期再平衡時間為每年4~5月;若近12個月觸發過閾值再平衡,暫停一次定期再平衡
- 最近一次再平衡操作發生在2023年12月5日周二 (2021版切換至2024版)
月度回顧 · 數據明細
截至2月2日,半天候組合資產情況如下:
切換到2024版策略的首個1月就是開門紅,運氣不錯。
話說回來,半天候自2018年建立以來,運氣也沒怎麼差過。
2022年是組合公開運行至今唯一一個虧損年份,希望今後不再有。
1月份,有很多事情屠夫「沒料到」:
沒料到QDII能炒出40+%的溢價,
沒料到亞太區股市幾乎全部創歷史新高,
沒料到A股港股「獨立自主」地創階段新低,
沒料到美股在歷史新高之際還能「大反轉」:
對美國經濟的爭論,從「硬著陸還是軟著陸」變成「軟著陸還是不用著陸」……
這麼多「沒料到」,半天候依然沒虧損,因為這是一個「不預測」的資產配置策略。
「不預測」是個模糊的說辭,更準確地說 ——
資產配置策略的邏輯,像獨孤九劍的「料敵機先」。
是的,屠夫又要拿武俠小說來打比方了。
《笑傲江湖》的泰山派有一招「岱宗如何」,其要旨不在右手劍招,而在左手的算數:敵人所處方位、武功門派、身形長短、兵刃大小,日光所照高低……
計算極為繁複,但一經算準,出劍即斃命。
這種劍法的邏輯是【預測】,大部分策略 ——
無論是主觀、量化還是別的什麼名字
—— 都是這個思路。
「岱宗如何」管用的前提是:算得准,算得快。
「算得准」要求很高:投資世界充滿噪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例子比比皆是。
「算得快」更為重要:投資世界瞬息萬變,算出來的結果跟不上環境變化,同樣是白忙一場。
屠夫有這樣的策略,對此深有體會。(所以才不公開這類策略)
與之相對的邏輯,是「獨孤九劍」的「料敵機先」。
把天下武功琢磨透了,森羅萬象皆有應對之策,此之謂「先」。
以總訣式為綱,按劍刀槍鞭索掌箭氣展開,天下武學的應對之法,盡在「九劍」之中。
這種劍法的邏輯是【不預測】:提前準備所有對策,實現「無招勝有招」。
同學們,別低估了「提前準備所有對策」這8個字的含金量 ——
沒見識過天下眾多武林高手,
沒見識過世間諸般武學變化,
創不出「破盡天下武學」的獨孤九劍。
資產配置策略有著悠久歷史,並不是屠夫獨創,《道之章》就給大家介紹過幾個經典案例。
我只是有幸見識過宗師風範,學到「獨孤九劍」的一點皮毛,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適合國內投資的半天候策略而已。
雖然半天候只是我使用的多個策略之一,但投資時間越長,越能體會到資產配置策略之精妙。
未來我還是不會「all in」半天候,各位也沒必要「all in」 ——
從收益角度說,多個策略進行「內部賽馬」,我根據策略效果調配資金權重,我的投資收益更有可持續性。
從認知角度看,見識更多不同「武學」,博採眾家之所長,避免自己變狹隘,我的個人成長更有可持續性。
你覺得呢?
月度回顧 · 全場最佳
2024年1月份,最佳表現 Top 3 分別是:
1、 日經ETF (日經225)
2、 印度基金LOF (印度MSCI)
3、 納斯達克指數ETF (納指100)
上榜的三隻QDII里,前兩者有一定的溢價因素,後者是純粹指數強勢。
但是,就算溢價回落到10%以內,日經ETF和印度基金LOF還是輕鬆拿下榜單前二。
因為人家背後的指數是真的牛啊……
話說回來,即便有所收斂,這兩隻基金的場內溢價還是很嚴重。
反正屠夫是做好溢價進一步縮窄的心理準備了 ——
啤酒上面那層泡沫,好喝,但咱們喝的是啤酒
—— 泡沫沒了就沒了吧。
月度回顧 · 全場最渣
2023年12月份,最差表現 Top 3 分別是:
1、 恒生ETF
2、 紅利低波100ETF
3、 石油LOF (道瓊斯美油)
倒數兩位的又是熟悉的面孔 ——
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資產,以RMB計價的中國資產。
《器之章》強調過,持有恒生ETF為了持有「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資產」,這部分資產暫時沒在A股上市。
研究院發布的調研報告也分析過恒生指數的編製方案和成分股:恒生ETF跟HK最大的關聯可能就只有「在港上市」而已。(詳見研究院2023年11月11日發布的《恒生指數,買它等於「看好香港」嗎?》)
HKD與USD掛鉤 (聯繫匯率制度) ,恒生指數近似於一個以美元計價的指數。
恒生指數是相對國際化的指數,許多投資者來自海外。
這就是恒生指數的三個關鍵詞:中國資產,美元計價,全球投資者。
三個關鍵詞綜合在一起,不難看出 ——
恒生指數所反映的市場預期,不是CN投資者對HK未來的預期,而是全球投資者對CN未來的預期。
打住,再往下寫就發不出來了。
與此同時,A股寬基指數目前仍以內地投資者為主。(包括機構和散戶)
所以,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所反映的預期,主要是CN投資者對CN未來的預期。
打住,再往下寫也發不出來了。
上面說的都是「預期」,這兩大股市的問題確實就出在「預期」。
預期會變,但什麼時候變,我不知道。
也不需要知道。
上周回顧:子彈還沒打完就反彈,怎麼辦?
上月回顧:12月,整個組合只有它在虧損
2023年度表現回顧:一笑已經風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