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怎麼干?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前期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五五」規劃是從2026年到2030年實施的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該規劃將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旨在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推進可持續發展等目標。

這個五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將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國家「十五五」規劃研究徵集已啟動

2024年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官網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課題徵集公告》

公告提出了26條研究題目及要點:


福卡智庫前瞻性研究:「十五五」四大領域前期思路研究

(一)形勢變化的結構性、拐點性、顛覆性

「十四五」規劃遭遇的變局衝擊也許是近二十年來最大的,諸多意外的接連發生,給「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完成帶來巨大變數。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中美經濟「脫鉤」與「去風險化」進程等,這些威力巨大的變數合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讓規劃的目標與現實出現諸多「錯位」:

1.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錯位,主要表現為國內經濟相對平穩有序與世界經濟的急劇變化之間的錯位。

2.決策思維與規則劇變的錯位,主要表現在國內的決策依然建立在以WTO、自由貿易規則為標準的經濟全球化基礎上,但這個基礎已經被美國自己毀掉了。

3.戰略定位與具體執行的錯位,主要是指上下層級在戰略定位、要求與實際執行上的反差。

4.經營合理與市場劇變的錯位,這主要是指市場主體遭遇的個體經營的組織化、科學管理與市場環境陡然生變產生的錯位,等於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二)產業鏈、供應鏈的基本布局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演進,主要發達經濟體紛紛鎖定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科學、先進位造、生物技術和先進通信網路等未來產業展開競爭。

「十五五」期間產業競爭的四大重點領域:

1.新能源與新儲能。

2.貿易、服務業的高端化轉型。

3.AI、先進位造等創新體系的建構。

4.生物經濟與醫藥。


(三)統一大市場下的地區經濟

「十五五」時期,或將是全國統一大市場進入實質性起步階段的關鍵時間點。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見真章」,對內,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將實現全國經濟的「二次統一」,釋放市場化改革紅利。對外,統一大市場將在「全國一盤棋」思路下,提升全球競爭力。此背景下,地區經濟或將出現三個方向性調整:

1.地區經濟由硬體統一進入到機制統一。

2.地區競爭從「偽市場」操作變為「讓市場起決定作用」。

3.以土地為代表的戰略資源配置或將由地方向中央傾斜。


(四)城市經濟由實到虛的遞進

「十四五」期間種種跡象表明,地方政府過去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擴張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第一,以土地金融為核心的城市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第二,傳統基建在國內多地已接近飽和,繼續擴張難免觸及經濟發展的底線。第三,「逆城市化」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趨勢。

「十五五」期間的城市功能、發展邏輯將由政府主導的外延式擴張走向市場引領的內涵式增長,實現市場經濟「從實到虛」的遞進:

1.從分散到整合:城市在「圈」中體現「融合」,在「鏈」中體現「細分」,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顯示度。

2.從共性到個性:城市重新定位,結合當地稟賦打造自身特色,告別「千城一面」。

3.從「硬改造」到「軟實力」:有靈魂的文創綜合體成為城市經濟上行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