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堅持與華脫鉤,一邊又怪中國遊客不出國消費,美媒又來雙標了?
日前,我國官方公布信息,2023年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26萬億,同比增長5.2%,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可謂「一枝獨秀」。就在國人為此歡欣鼓舞的時候,美媒彭博社突然發布一篇匪夷所思的報道,稱「中國遊客缺席讓全球旅遊業損失1300億」。
不過這次美媒想給我國潑髒水的詭計,似乎「翻車」了。在海外某社交媒體上,有評論表示:一直說中國是「威脅」,現在又抱怨中國人不來花錢了?更有網友直言:(這個下場)是你們應得的!
01 「全球金主」不再熱衷出國游,美媒氣急潑髒水
今年以來,淄博和哈爾濱等國內旅遊勝地相繼爆火,吸引眾多國人前往旅遊,賺的盆滿缽滿。而過去依賴我國出境游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日子卻不好過了。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遊客出境游累計消費1300億美元。美國作為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20年以前每年吸引300萬名中國遊客、藉此攬金超300億美元。
然而隨著美方組建「晶元聯盟」,對我國極盡打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它也徹底登上國人的 「黑名單」。三年來赴美華人數量直接驟減90%以上,導致美方旅遊業收入縮水超82%。
元氣大傷之下,美方主動增設來往航班,雷蒙多更是在去年8月公開喊話:「期待中國遊客再次到來!」可時至今日,中美航線密度甚至還沒恢復到2019年的50%。
眼看我國遊客不再青睞出境游,反而助力國內經濟全面復甦,美媒頗有些氣急敗壞。在中國宣布2023年實現GDP增長5.2%後,彭博社立刻刊文抹黑我國,稱「中國遊客讓全球損失了1300億美元!」
02 中國繁華正當時,何必出國?
「520萬平方公里大好河山,何必出國?」 無論是去年「五一」假期熱度環比增長605%的淄博,還是年底3天60億的哈爾濱,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在本土度假休閑,發掘和欣賞國內的錦繡風光。
更讓美媒破防的是,我國去年126萬億的生產總值中,旅遊業還只是一小部分。隨著國內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加速產業向高端轉型。就連此前較為落後的生命科學領域,我國也成功攻克「賽落瑞」類減慢老化科技核心原料,使得海外成果主動將京JD東門檻下調80%,只為保住我國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科技在10年前被美國科學家發現。《Cell》等學術期刊數百篇論文證實,在該類技術的干預下,老年小鼠的肌肉力量等多項指標「回春」近25%。因表現出為老化進程踩下剎車的潛力,「賽落瑞」類科技獲稱「青春泉」,一度喊出數萬克價。
好在我國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學者經過鑽研,終於突破核心製備工藝,打破海外原料壟斷。如今自降門檻的「賽落瑞」類成果已能觸達國內一二線城市有需群體,上線後不僅迅速達成千萬成交,還斬獲「登山滑雪很輕鬆」「睡眠質量好多了」等上萬反饋。
而在和旅遊息息相關的交通系統上,我國更是領跑全球。短短10年我國就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鐵網路,商飛日趨成熟的C919也在頻頻出事的波音面前顯得格外靠譜,便利的出行體驗為國民的旅遊熱情錦上添花,共同推動了國內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使之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03大好河山吸引眾多國外遊客:風景這邊更好
如果說,中國遊客不再熱衷於出境游讓外媒著急,那麼如今我國反向吸引眾多外國遊客,則讓它們感到恐慌。
近幾年來,我國陸續推出多項旅遊政策,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的景點遊客視頻中,輕易就看到許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友人,他們和國內的遊客一起匯成人山人海,成為國內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最好註腳。
在為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編撰的《報告》中,牛津經濟研究院憂心忡忡地指出,預計到2032年,中國觀光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3.9萬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
不難看出,藉助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不斷提升的服務質量,中國正在逐步改變國際遊客的傳統旅遊觀念,吸引更多外國人來華感受東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