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假髮去非洲的中國人:大粗辮、臟辮比較暢銷,流行趨勢一般從歐美傳過去

在非洲,優質假髮被稱為「黑色金礦」。非洲人的頭髮天生蜷曲、不好打理,生長速度較慢,假髮,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他們所戴的假髮,多數來自中國。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中國發製品出口總額維持在35億美元左右,其中非洲市場佔中國發製品出口額的35%。出口的中國發製品,有不少來自河南許昌,這裡是假髮產業聚集地。

許昌市人民政府官網信息顯示,許昌目前擁有假髮出口企業420餘家,產品類型超3000種,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全球發製品50%市場份額。2023年前三季度,假髮製品出口123.9億元,增長15%,占出口總值的69.1%。

資料圖

【1】

從19世紀開始,許昌就有著「假髮之都」的美譽,近年來其假髮企業逐漸產業化和規模化。

報道稱,非洲正取代歐洲,成為美國之後,許昌第二大假髮出口市場。許昌某假髮工廠的負責人雅菲告訴九派新聞,她的工廠出口的發製品,有30%賣給非洲市場,最近漸變色大粗辮、臟辮和短捲髮在非洲比較暢銷,流行趨勢一般是從歐美傳到非洲。

乘著電商的東風,許昌把假髮銷往全世界。據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台速賣通數據顯示,平均每兩秒鐘就有一頂假髮被買走。其中,假髮在歐美市場成交額的年增速大約為50%,非洲市場的增速高達100%-300%。

假髮生產過程的環節,涉及原材料採集、材料處理、底網製作、頭髮植入、修剪定型等,其中的許多環節都需手工。生產合成假髮,機器能夠取代部分人工,但受歡迎的高端定製假髮仍依賴手工工藝。

雅菲工廠有人工和機器生產,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工廠會去外地找工人,培訓好工人再讓他們加工。在許昌從事假髮產業的任吉對九派新聞說,蕾絲假髮更貴,因為是純手工,需要工人用手一針一針鉤上去,這個過程細緻且耗時。

【2】

假髮的原材料可以用真人頭髮或合成纖維。雅菲說,真人頭髮戴在頭上「看著跟真的一樣」,比化纖材質的使用壽命更長。

以許昌周邊的化庄,就許昌假髮產業的上游。該村1000多人中,有半數以上都在做頭髮搜集的工作。

除了化庄,許昌的小宮村、張橋、尊庄、唐庄、魏庄等村莊也分布著假髮作坊,村民們在自家或簡易棚子里,把收來的頭髮初加工。

之後,這些頭髮被瑞貝卡這樣的大公司採購。瑞貝卡發製品有限公司是許昌最大的假髮製造和出口公司,2018年該公司的假髮出口銷售額為2.74億美元。2003年,該公司於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發製品第一股。美國前國務卿賴斯也曾使用過瑞貝卡公司的假髮。

作為原材料的真人頭髮,越來越稀缺。據報道,二十年前,賣家會將收集來的頭髮拉到村子裡賣;十年前,則需要去河南、河北、安徽、陝西等地去收集頭髮;再後來,需要跑到新疆、西藏和川西等地。

據分析,非洲國家消費水平的提高、電商崛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美國針對假髮設置的高額關稅,讓非洲市場發展迅猛。

數據顯示,非洲大陸2015年的總消費金額為1.4萬億美元,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能夠提升到2.1萬億。以西非國家貝南為例,2018年該國從中國進口了3.94億美元假髮,比2017年增加了48%。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電商崛起,也促進了中國假髮出口非洲。在「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下,中國在非洲建立大量基礎設施,為非洲民眾提供了「絲滑」的物流體驗。

有了物流基礎,AliExpress(淘寶海外版)也在非洲順利展開服務。以瑞貝卡公司為例,該公司在AliExpress頁面上一共有100多項產品,給了非洲民眾足夠多的選擇。美國智庫北大西洋理事會非洲中心研究員奧布雷·胡盧比認為,中非之間的電商交易在未來會持續增長。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