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卡最泛濫那一年,「富哥」和「大怨種」才會買獨顯,因為當時獨顯被炒到了離譜價,不但工薪階層承擔不起,有錢人也會掂量掂量行情,網友聊裝機時都盼著「天台飛人」,「等等黨」非常普遍。
當時急著組裝電腦又不想當冤大頭的朋友,要麼繼續讓老顯卡服役幾年,要麼退而求其次,選擇將GPU封裝到中央處理器的CPU來代勞,也就是「核顯裝機」方案。
而這裡的核顯,和早期「集成顯卡」屬於同一個概念。簡單講就是顯卡和中央處理器合二為一,沒有獨立負責圖形處理的硬體,一個CPU就能撐起PC機箱的半邊江山。
很顯然,集成GPU的CPU又要干CPU的活,又要忙顯卡的任務,同一代系的集顯性能不可能比獨立顯卡強,哪怕是性能持平,也會有一些短板。但對於對顯卡性能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近兩年的CPU核顯已經足夠大多數電腦應用場景之用——如果你不是追求極致解析度+高刷新率顯示效果的遊戲佬,平時也不需要處理大型圖形軟體、高效率視頻剪輯、3D建模和渲染,乃至從事顯卡AI算力等相關工作,那麼像AMD 銳龍5 5600G處理器這樣自帶的核顯基本夠用。
AMD 銳龍5 5600G是一款2021年6月上市的核顯處理器,當年賣1899塊。自從銳龍7000系列上市之後價格下滑,2022年618已經降到冰點價位,筆點酷玩本人就買過一塊用於核顯裝機(ITX小機箱),當時瞅准了799拿下,現在可能價格有浮動,但800塊直接搞定CPU+GPU,對於預算不高的裝機用戶來說已經難能可貴。
獨顯比集顯需要更多的購買預算,而且因為新卡對供電和散熱要求,里外里又增加了更多預算支出(比如需要換更好的電源,提高機箱散熱能力等)。即使兩次「礦潮」已成歷史,非礦的獨立顯卡價格依然讓人高攀不起。就拿老黃的RTX4060來說,這一代甜品極獨顯遠沒有當年10系列甜品卡的性價比,甚至有些「苦澀」,雖然2023年底價格又有一些下滑,但終歸不夠親民,害的有些人買水洗礦卡「摸獎」湊合。
筆點酷玩不想蹚礦卡的渾水,所以等到2023年9月買了一張銘瑄的RTX4070,璦珈八熱管那款,據說是「丐中帝」,花了我4950,也算大出血了。
話說這小五千塊放以前都可以買一張1080/1080Ti了,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君不知,1080Ti是2017年3月正式發布,至今小黃魚還有少量流通,30系炒的最凶的時候1080也是一張很有名望的卡;而據Steam統計顯示,大多數臭打遊戲的都在用1060/1660,可見新獨顯有多不招人待見。
此外,即使有更多消費者選擇了核顯裝機,也有人不買賬。與其升級硬體,不如老機器再戰N年。有些老哥已經過了瘋狂打遊戲的年齡,有舊台式打個紅警地下城懷懷舊就得了,打死也不換新。
總之,核顯性價比高,但能力有限;獨顯雖貴,但可以獨當一面。如今選擇全新的獨立顯卡,必然要在CPU的預算之外多花一份「大頭錢」,而選擇核顯裝機不用考慮顯卡花銷,只需考慮CPU的預算,集成顯卡更有性價比。
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科普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啟發,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