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元規模!重慶為「滿天星」加把油 軟信產業發展基金來了

重慶高新區軟信產業發展基金設立工作啟動。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 攝

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12月28日,2023首屆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渝召開。活動上,重慶高新區軟信產業發展基金設立工作正式啟動,基金目標總規模為50億元,將助力全市軟信產業發展;同時發布了66個智慧場景,總概算約4億元。

50億元規模基金起航

66個智慧場景發布

重慶高新區軟信產業發展基金由中冶賽迪、重慶高新區、渝富集團產業母基金共同組織成立,旨在發揮對軟信產業的強鏈、補鏈、延鏈作用,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孵化,以企業培育、產品扶持為重慶集聚更多「星辰」,打造領先的軟體產業集群,助力重慶市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重慶正在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聚集了很多軟信企業,特別是一些初創型企業,研發前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重慶高新區軟信產業發展基金正是因此而設立。」中冶賽迪信息董事會秘書劉權介紹,接下來,基金將分期組建,重點支持國產化工業軟體、數字安全軟體等軟信產業相關的技術研發。

為發揮領軍企業場景開放、資源共享的「頭雁效應」,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重慶高新區、重慶市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聯合會、中冶賽迪聯合發布一批智慧場景,覆蓋AI、物聯網、園區、管廊、交通、製造等領域共66個場景,總概算約4億元。

當天,中冶賽迪還推出共建共創、生態賦能兩項生態合作計劃。「共創共建生態計劃,主要面向製造業企業,我們將在家電、化工、裝備製造、電子製造等10個重點行業,打造100個標杆項目;生態賦能計劃,我們將依託『滿天星』行動計劃,建設金鳳城市中心軟信產業總部基地,今年已經招引28家企業落戶重慶高新區,未來將集聚百家數字服務商,共創百億級產業集群。」中冶賽迪信息CEO劉明介紹。

活動現場。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 攝

專家學者齊聚

共話數實融合

作為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的年度數字經濟領域盛會,本屆論壇以「激發數據要素新活力 賦能實體經濟新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數字經濟」為主題,吸引30餘名院士、專家、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與新業態。

「數據要素可複製,它打破了傳統的自然資源,像勞動力、土地這些生產要素都是有限的,但這個數據要素的特點是它是無限的,為經濟轉型提供不竭的動力。」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曹立表示,因為數據本身的共享性,建議重慶在布局中要把各種要素聚集起來,同時培育一些領軍企業,搭建更多平台,帶動整個數字產業的發展。

「對於製造業而言,數字技術不只是短時間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工具,更是企業技術持續創新的重要抓手。在永鋒鋼鐵,中冶賽迪打造了全球首座統一數字底座的精益智能數字工廠,成本降低的同時,生產勞效在全國同類企業中達到引領水平。」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學文說。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金石,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閻榮舟,百度智能雲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總經理吳學義等專家、企業家也紛紛發表演講。

工業軟體雲創實驗室平台發布及共建共創證書頒發。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 攝

當天,活動還發布工業軟體雲創實驗室平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所科研及行業單位獲贈共建共創證書。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重慶市大數據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中冶賽迪共同啟動「數據要素本質與價值轉化研究」課題。

據悉,活動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指導,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