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400億!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今年A股市場表現不佳,投資者避險需求增加,短端資產憑藉低波動、高流動性等特徵成為資金「避風港」,但在貨基、短債基金規模增長的同時,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卻出現400多億元的規模縮水。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與貨基、短債基金區別度不夠,風險收益差別較小,該類產品需求受到較多分流。但在歲末時點,公募基金看好資金的避險需求,年末閑錢理財和靈活理財需求,仍有多家公募積極布局該類產品。作為現金管理類低波動產品投資工具,他們認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仍有較強的生命力。

前三季規模縮水4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貨幣型基金今年前三季度規模激增9382億元,增長9%;同期中短債主題基金規模增長1980億元,增長74%;而同期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縮水401億元,萎縮25%。

從規模變化看,排除次新基金,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髮行規模2364億元,當前規模比發行規模出現60%的縮水,曾經大賣百億的7隻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三季末平均管理規模僅為38.6億元。

交銀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季參平對此表示,過去一年,由於權益資產波動加劇,一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流入了成本估值的貨幣基金;另外,短期信用債自今年初就有不錯的表現,政策端友好,也促使了資金持續流入短債基金。這兩類基金在前期也有比較大的客戶基礎和較高的認知度,所以成為了擴容的主力。

「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從業績端看,整體表現平穩,其中在8月後有小幅調整,可能導致了規模上沒有明顯擴容。」季參平稱。

一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經理也表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完全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而貨幣基金和中短債基金可同時面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銷售。同業存單作為專業的固定收益投資品種,部分個人投資者對同業存單仍感到陌生。隨著越來越多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髮行運作,我們相信個人投資者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認知會逐步加深,在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共同努力下,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另一位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由於銀行資管不能購買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且單個投資人單日認申購同存基金上限為1000萬元,上述兩項影響了機構投資者對該類產品的興趣。

該基金經理繼續表示,從零售端來看,同存基金的歷史風險收益特徵介於貨幣基金和中短債基金之間,但上述兩類產品本身的風險收益差別就比較小,導致同存與上述兩類產品的區分度不夠,較難匹配投資者的需求。

「在實際投資中,追求流動性的投資者會更加傾向於貨幣基金,追求收益的投資者會更傾向於中短債基金,同存夾在兩者之間,需求受到較多分流。」該基金經理稱。

新基金爭相布局契合年末閑錢理財和靈活理財需求

臨近歲末,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再度引發各類機構的爭相布局,目前有交銀、摩根、長信基金等公募旗下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同時發行。近期成立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也有不錯的發行成績,西藏東財旗下產品大賣32億元,浙商證券資管銷量超17億元。

談及對市場需求的觀察,滙豐晉信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傅煜清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較大波動,投資者有比較強烈的規避股市波動的理財需求。而同存AAA指數基金作為風險相對較低的一類產品,比較契合當下投資者的需求。另外年末用錢的地方也比較多,同存AAA指數基金由於不收取認購、申購費和贖回費,且鎖定期相對較短,比較契合年末閑錢理財和靈活理財的需求。

季參平也表示,目前年底客戶資金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需求比較平穩,經過兩年的投資實踐和體驗,客戶更加趨於理性,我們預計新基金的發行會相對平穩。從季節性角度來講,年末是投資同業存單比較好的時點,我們認為是有利於投資人的發行時點。

在季參平看來,年末時點是普通投資者投資現金管理類產品比較好的時點,在現金管理類別中,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或許是當前時點的優選。年末各銀行都有發行同業存單的需求,市場利好於存單投資者。由於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相比貨幣基金仍有望存在一定的超額收益水平,並且具有比較強的季節性,普通投資者在布局時可以考慮把握當下季節性友好的階段。

據上述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經理觀察,作為現金管理類產品,客戶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訴求一方面要求收益較傳統貨幣基金具有一定優勢,另一方面希望產品能夠保持相對較低波動,客戶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需求整體比較穩定。

8月份以來,隨著市場資金階段性收緊,同業存單利率有所調整,並於10月下旬以來高於MLF利率,歷史上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持續高於MLF利率時期並不長,我們認為同業存單配置價值逐步提高,當前是布局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產品相對較優時點。

「近期短端債券品種均經歷了一定調整,絕對收益率處於相對較高水平,而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標的多為短端債券品種,從絕對收益水平來講,目前適合布局現金管理類產品。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現金管理類產品,建議更關注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該基金經理稱。

進一步細化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仍有較強的生命力

2021年12月13日至20日,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成立。如今,距離該品類基金成立接近兩周年,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場65隻產品總規模1204億元。與11.42萬億的傳統貨幣型基金、4666億元的中短債主題基金一起,構成現金管理類低波動產品投資工具。

從收益率角度,截至12月8日,全市場47隻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回報1.89%,比傳統貨幣型基金高出20個BP,比中短債基金低約100個BP,收益風險區間位於貨基和短債基金之間。

傅煜清表示,近年來隨著居民理財意識的覺醒和投資者需求的細化,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劃分也逐步細化,以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和差異化的資產配置需求。

此外,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化改造,部分投資者也開始嘗試一些銀行理財之外的相對低風險產品。而同存基金作為一類相對低風險的公募基金產品,有望為這部分投資者提供相對較好的投資體驗。

季參平也表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過去兩年的發展總體比較平穩。作為現金管理類產品中的重要一員,其風險和回報介於貨基和短債基金之間,彌補了投資者對於高於貨幣基金收益和低於短債基金風險的基金類產品的投資需求。我們認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仍有較強的生命力。

上述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經理也表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與傳統的貨幣基金、中短債基金在投資範圍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同業存單指數基金80%以上資產要投資於AAA級銀行同業存單,投資標的具有安全性高、流動性強、期限短等特點,很好地豐富了國內現金管理類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事實上,自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髮布以來,國內公募基金管理人高度重視該產品布局,截至目前,已有77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布局了該類產品。

編輯:艦長

審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