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外退」金融戰:資本「國家隊」正有序擴張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政策轉向後,資本「國家隊」正有序擴張,擔當起「活躍資本市場」的重任,並有效頂上流出的外資,力挽市場弱勢。

12月1日,資產總額達千億元的中國國新旗下國新投資公司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公告未來還將繼續增持。國新投資是在資本市場上專註於服務央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專註於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家隊」。

前一天,11月30日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公告,擬各出資250億元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從雙方披露的信息看,該基金為試點基金,期限為10+N年,基金初次備案期限為10年,在10年期屆滿後,可以通過變更備案方式進行延期。這是險資權益投資的創新,擬長期投資於二級市場優質的上市公司股票,拓寬了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和手段。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類似基金設立。

再之前,是匯金的兩次進場:10月11日增持四大行,10月23日買入ETF。並稱繼續增持、買入。

分析人士指出,國家隊多支力量入場,增持標的從四大行、到托底大盤藍籌ETF,再到央企+科技主題指數基金,顯示了國家隊資本的進擊力量和強大的國家意志。

資本「國家隊」的進攻,恰逢外資大規模流出之際。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數據,外資三季度主動減持,配置比例為2017年以來最低:三季度海外資管機構(主動+被動)持有中資股市值6701億美元,較二季度減少270億美元;其中美國資管機構持有中資股市值下降3.4%至3260億美元,為2015年以來最低。

這一數據與有關財經報道相符。該報道稱,自8月以來,已有超過240億美元外資撤離中國A股。

「國進外退」不啻為一場中外對壘的金融大戰。

目前,資本市場活躍動能正在資金入口端和出口端同步積蓄。在入口端,減半徵收印花稅、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有利於吸引增量資金進場;在出口端,階段性收緊IPO和再融資節奏、規範股份減持行為等政策有利於提高存量資金活躍度。8月2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中國證監會打出活躍資本市場「組合拳」,減半徵收印花稅、階段性收緊IPO和再融資節奏、規範股份減持行為、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四箭齊發」。


延伸閱讀:

看空做空唱空掏空者,雖遠必誅

「25條」發出強烈信號:政策的轉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