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對華晶元限制令第三天,中國就出台措施,反擊來得真及時

美國剛剛宣布對於中國人工智慧晶元限制令第三天,中國就出台了石墨出口的管制措施,這個反擊來得真及時。

10月20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關於優化調整石墨物項臨時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明確兩類產品未經許可不得出口,一是高純度、高強度、高密度人造石墨材料及其製品,二是天然鱗片石墨及其製品,取消對爐用碳電極等5種主要用於鋼鐵、冶金、化工等國民經濟基礎工業的低敏感石墨物項的臨時管制。

這個政策將於今年12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從上面這個舉措咱們就可以看出來,我們也學會了美國對中國的那一套對高端產品進行嚴格管制,對低端產品敞開供應 佔領市場。

這是繼今年8月份對鎵和鍺物項採取出口管制措施之後,又一次對重要的戰略資源產品出口了管制措施,策略比上一次更加周密,石墨是電動汽車電池陽極,也就是可以充電電池內部的終端的重要成分。電池製造商可以使用從礦山當中提取的天然石墨來製造陽極。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數據,2022年全球石墨儲量總計是3.3億噸左右,天然石墨產量大概在130萬噸,土耳其排名世界第一,佔比27.3%,巴西排名第二,佔到22.4%,中國位列第三,佔全球天然石墨儲量的15.76%。

中國的儲量是第三名,但是中國的天然石斛的產量是世界第一,去年是85萬噸,在全球總產量的65.38%,剛才提到過的人造合成石墨品種的佔比就更高了,2022年出貨量佔到了世界的近90%,已經成為今年負極材料市場的主流產品。根據美國能源研究所的數據,中國還有一些石墨成品在市場上的份額佔到100%。

中國出台對石墨成品的管制措施之後,馬上就有行內專家在英國的路透社上面發表了悲觀的觀點,說切斷世界對石墨的依賴將是一個大膽的舉措。他認為中國人知道這將使所有中國以外地方的電動汽車停滯不前,但是石墨不僅僅應用於電極電刷、耐火材料等傳統工業領域。

2010年歐盟將石墨列為14種緊缺礦產資源之一,2013年美國將石墨列為難以獲得的戰略性礦產,美國日本是從中國進口石墨及其產品最多的幾個國家,僅2021年美國就從中國進口了3萬噸石墨,2022年韓國進口了2億4,100萬美元左右的二次電極,負極材料用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墨進口國,進口量是13.18萬噸,主要也是從中國進口的,中國的這次出擊是一次非常精準的反擊,但是絕不是中國對美西方反制措施的終結。

中國的工具箱裡面還有更多類型的反擊措施,在歐盟列出的14種緊缺礦產資源當中,中國還有銻,銦,鎢等12項優勢資源,如果美西方未來對中國的高科技限制繼續加緊,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必將越來越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