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IPO喪透了投資者的心,「全鏈條追責」不能葉公好龍!

9月28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兩大交易所的《發行承銷監管指引》),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發行承銷監管指引》共六章三十四條,明確了監管對象違規行為的主要情形、監管措施標準及考量因素,強調要對發行承銷各業務環節「全鏈條問責」。

根據指引的內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為違規情節嚴重:涉及金額、證券數量巨大或者占發行承銷相關數據比重高;導致投資者、證券發行人等遭受重大損失;涉及投資者數量眾多或者引發大量投資者投訴;引發主流媒體長時間或者大量負面報道;對發行承銷秩序、系統安全運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等。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次,交易所對新股發行承銷各業務環節「全鏈條問責」,似乎是要動真格的了。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這次的「全鏈條問責」,似乎是要動真格的了。大家都應該為補齊這樣的制度籠子點一贊。但問題是,仔細的研究後,文人發現,兩大證券交易所《發行承銷監管指引》的所謂「全鏈條問責」,矛頭所指依然還是下游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中介機構。

可事實上,造成新股濫發、問題頻出,「 導致投資者、證券發行人等遭受重大損失;涉及投資者數量眾多或者引發大量投資者投訴;引發主流媒體長時間或者大量負面報道;對發行承銷秩序、系統安全運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等」的根子在哪裡,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可從文件中,我們還是絲毫沒有看到革自己的命的勇氣。

改革是一場革命,可革命,不能只革人家,一到自己頭上,就語焉不詳了。

---------------------------------------

今年的新股發行,可謂奇葩頻出,各類媒體與市場投資者都在鋪天蓋地地爭說奇葩。這些奇葩IPO案例的共同特徵,就是它們的IPO非常荒謬,充滿「三不」——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可這樣的新股濫發,豈是下游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中介機構能夠主導的?

譬如,新股上市,說好的非流通股在明確的限售期內,一律不能上市流通。可現行的轉融券規則,卻專門為戰略配售股借道轉融通業務變相流通開了「後門」,導致金帝股份的員工持股計劃的戰略配售股,在上市第一天就悉數爆出。這樣明顯違背《證券法》立法本意的規則,不就是管理者自己制定的嗎?

譬如智翔金泰。一家凈資產為負、收益為負、現金流為負的「三無企業」,根本就是根據退市標準量身定做的,可它不但成功通過審查實現了IPO註冊,而且居然一下子募集了39億。更奇葩的是,上市後不久公司就接連公告,公司存在退市風險,而且居然一下子拿了40多億用於理財。這樣的IPO,讓前期因為「凈資產為負」或者「營收不足一個億」而退市的眾多股票情何以堪?這符合情理嗎?

再譬如,已經上市的華虹公司,同股同權的H股股價摺合人民幣不過20元,可A股的發行價居然高達52元,比H股市翻倍還多。可就這樣的企業,居然超募32億。更搞笑的是,上市不過半月,居然公告拿出210億用於理財。呵呵,IPO的理由是企業不募資就會死脫一般,結果呢,募集完畢後居然拿去理財。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此圈錢,還有天理嗎?

再有,已經過會的華電新能,其前華電福新港交所退市前市盈率一直難超10倍,可其搖身一變到A股募資,一開口就居然要以大約22倍的市盈率募資300多億。而同樣已經過會的先正達IPO,是近些年最大的募資,擬募資650億元,可其中居然聲明有195億是用於還債,還有200多億用於八字沒一撇的國際併購。集弱難改的A股,當得起這樣無節制的大量抽血嗎?

再有,明天開市後就將正式申購的國祥股份,居然是一家十四年前曾經賣殼退市的企業,這次,原業務、原班人馬又要捲土重來,在A股募資21億、超募16億。還有,福華化學,一家充滿騷操作的奇葩企業,也正奔跑在IPO的路上。這家公司,2021到2022年兩年,大股東剛剛宣布巨額分紅38億,這次居然又要到A股市場募資60億,其中居然有27.5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A股市場的錢,真是不圈白不圈嗎?

……

面對常年在3000點徘徊的A股,文人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有如此花樣繁多的奇葩IPO擺在面前,我們雖然不認同外資的各種唱衰中國股市的論調,但是,就算文人想反駁,但真的覺得自己也不那麼理直氣壯、有些尷尬了。

目前,3000點保衛戰還在艱難進行著。不但外資在大量退出A股,國內的投資者,也在大量退市甚至銷戶了。最近幾天,互聯網上就有相當多的投資者發文說: 如果國祥股份這樣的IPO能夠成行,自己將退出A股。文人估計,今天不會有什麼國祥股份發行暫停的消息的,明天國祥股份的發行,已經不可更改。看來,這些投資者的退市,已經不可避免了。

--------------------------------------

文人認為,各種新股的奇葩式圈錢,是造成股市失血、投資者失望的萬惡之源。

正是眾多的奇葩IPO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圈錢,長期的日積月累,「 導致投資者、證券發行人等遭受重大損失;涉及投資者數量眾多或者引發大量投資者投訴;引發主流媒體長時間或者大量負面報道;對發行承銷秩序、系統安全運行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等」,應該嚴厲打擊!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文人非常認同要對新股發行「進行全鏈條追責」。但是,如果管理層是認真的,那麼就請從這些奇葩IPO案例查起,先查查究竟是誰導致了投資者反映強烈、的奇葩IPO案例大批湧現!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需要真抓實幹。說好的全鏈條追責,希望不是葉公好龍!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人看法,友情分享。據此操作,責任自擔。有所收穫,別忘一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