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升異質結伏曦組件,預計每季度純銀耗量下降1mg/W!

東方日升異質結事業部總經理楊伯川博士應邀出席2023HJT異質結&疊層產業峰會,並發表《異質結超低碳降本路線及疊層未來技術展望》主題演講,分享東方日升探索創新的異質結技術降本方案及落地情況。

HJT電池作為光伏第三代主流量產電池技術,是單結技術的終結者及疊層技術的開創者,具備電池轉換效率超PERC電池2個百分點、同等條件下全生命周期每W發電小時數高7%、光伏製造全產業鏈碳排放量低20%、可無縫升級至第四代HJT+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四大顯著優點,成為行業認可的追求更低碳足跡和更低度電成本的完美解集。

產業鏈調研,HJT已越來越接近平價點,且近期量產進展順利,成本目標即將與PERC打平。然而,金屬化成本、矽片價格、組件技術及靶材成本仍舊是制約HJT成本優化的瓶頸。

東方日升自2019年啟動HJT項目以來,持續致力於解決HJT成本痛點,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8月,東方日升南濱基地15GW(一期)首片異質結伏曦組件成功下線,得益於降本技術加持,東方日升HJT組件已經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

楊伯川在演講中表示:「銀漿是製備太陽能電池金屬電極的關鍵材料。其成本僅次於矽片,約佔太陽能電池片非硅成本的50%-60%,異質結電池金屬化成本是一大支出,所以降低純銀耗量勢在必行。東方日升通過0BB(無主柵)技術、低銀含漿料、電鍍銅等多種手段,使得銀漿成本從之前的2毛/W降至5分/W以下落地成為可能。根據現有的進度和數據,公司預測5分/W的銀漿成本目標在2024年上半年就能實現,屆時異質結電池的單瓦銀耗將達到驚人的7mg/W。」

目前,通過大量的研發和驗證工作,東方日升已在伏曦組件中全面導入和使用了採用低成本金屬的低銀含漿料。且基於前期的驗證研究,東方日升於今年8月發布了《異質結伏曦產品白皮書之低銀含金屬化漿料的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簡稱「白皮書」)。報告通過對低銀含漿料的材料選擇、漿料包覆工藝的優化、光電熱對低銀含漿料性能的影響以及組件端的可靠性測試和發電量對比,充分證明公司低銀含金屬化漿料的高可靠性及可量產性。「在降本的前提下不降效率,這才是東方日升HJT降本技術的研發重點」楊伯川補充道。

相關研究文獻顯示,矽片表面僅10nm的ITO就可以在溫度小於650C時有效阻擋銅離子的滲透。東方日升HJT電池正背面ITO層厚度均達到了80nm,遠超文獻水平,並且HJT全程是處在低溫製程中,包括退火在內均不會超過200C,足見HJT電池搭配含有各種低成本金屬的低銀含漿料將更加安全。不僅如此,東方日升常州金壇基地的實證電站經對純銀漿料組件和低銀含漿料組件進行了實際發電量的監測對比,在收集2022年8月9日以來的幾個月數據得出結論,兩者等價發電時幾乎完全重合,這證明了使用低銀含漿料電池的組件具備與使用純銀漿料電池的組件相同的發電能力,也說明使用低銀含漿料對異質結產品可靠性支持。

目前,東方日升在一體化加持下將先進技術產業化落地,已實現自有專利0BB電池、90微米電池、純銀用量<10mg/W以及昇連接-低溫無應力電池互聯技術的四個行業首家量產。隨著技術研發的進一步推進,預計未來每季度銀漿耗量將下降1mg/W,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實現更低銀含金屬化漿料的應用,加速推進低成本HJT技術產業化進程,助推行業n型進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