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博士創業,將收穫一個IPO

有望成為國內數字療法行業的第一家上市企業

來源:直通IPO,文/韓文靜

2023年8月8日,浙江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即「六六腦」,下文簡稱腦動極光)向港交所正式提交申請版招股書。

至此,又一位醫學博士即將站上了IPO敲鐘的舞台。

時間回到2010年,在王曉怡的主導下,幾位分散在歐洲、美國以及國內的科學家和臨床醫師,成立了跨國創業團隊,打造科學健腦雲平台「六六腦」的雛形,這也是腦動極光的前身。

2012年,腦動極光正式成立。六年之後,腦動極光的「腦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軟體系統(六六腦)」拿下NMPA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國內最早獲證的數字療法之一。

直到近幾年,隨著國內外數字療法的興起,六六腦也成為了賽道上的「明星項目」,曾斬獲了北極光創投、斯道資本、中金資本的融資,如今腦動極光已經站在了資本市場的門前。

隨著此次正式遞交招股書,腦動極光也有望成為國內數字療法行業的第一家上市企業。

腦科學博士聯手創業,永泰生物董事長為股東

在學生時代,腦動極光的創始團隊,就已經有了一些創辦網站、博客等創業的嘗試。

2005年,王曉怡與向華東在中科院學習,他們是國內最早一波接觸腦科學領域的學生,師從翁旭初教授,後者曾任中科院心理所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室主任。

後來,王曉怡在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訪學期間,發現許多求學者總會尋求關於腦科學專業知識的解答。

於是,王曉怡聯合向華東,以及其他幾位在讀博士,創辦了一個腦科學專業論壇,2006年,論壇升級為網站。

在做論壇和網站的過程中,王曉怡和向華東發現,僅有學術討論與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打造科學有效的大腦訓練方案,真正地解決患者癥狀,成為了他們接下來的目標。

真正開始創業之前,王曉怡就已經在醫療健康領域沉澱許久,招股書顯示,他曾任職於宣武醫院,並在2005年7月獲得中科院心理所碩士學位,2009年6月取得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基礎心理學博士學位。

2012年,浙江腦動極光成立。2013年7月,腦動極光旗下的「六六腦」腦科學應用轉化平台正式成立,致力於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工作,在前沿腦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搭建橋樑。

成立至今,腦動極光在資本市場上也頗受青睞,根據招股書披露,腦動極光自創立至今共完成了6輪融資。

2015年,腦動極光獲上海中衛基金及上海飛馬旅數百萬元的天使輪投資;2016年,腦動極光獲來自北極光創投、斯道資本的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2022年,公司又完成了來自瑞昇投資、廣州淡水泉的A+輪融資。

2023年4月11日,腦動極光完成4550萬元C+輪融資,每股成本為180.68元,對應的投後估值約為26.91億元。

2023年8月4日,CICC Healthcare同意以現金代價700萬美元從ZTan Limited收購19444股普通股,投後估值約為3.91億美元,每股成本為360.01美元。

IPO前,ZTan Limited持股為25.38%,Crusky Limited持股為11.38%,Wispirits Limited(由王曉怡全資持有)持股為10.05%,Northern Light Venture(北極光創投)持股為11.58%,Healthblooming Limited持股為9.13%,Wisdomspirit Holding Limited持股為7.85%,中國方大資本控股持股為6.47%,中金公司通過CICC Healthcare持股為1.79%。

其中,ZTan Limited由譚錚全資擁有。譚錚在健康與醫療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在2020年12月腦動極光的B輪融資中,譚錚作為其中的一名投資者入股,並在當年加入腦動極光擔任首席戰略官

值得一提的是,譚錚還是港股上市公司永泰生物的董事。

招股書還提到,向華東因個人原因於2020年7月辭職,不再擔任本集團的任何職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向博士為Neurobright Limited的少數股東,而Neurobright Limited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2.80%。

深耕十餘年,已實現商業化

招股書顯示,市場規模方面,2022年,全球認知障礙數字療法的市場規模達到2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42億美元,2030年將增至7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5.5%及10.7%。

由於認知障礙治療需求的增加、創新技術的進步、支持性監管措施以及認知障礙數字療法作為一種治療選擇的意識的增強,認知障礙數字療法的市場預計還將增長。

雖然數字療法是一個新興行業,但從2012年至今,腦動極光已深耕十餘年。

王曉怡曾公開表示,「公司前面將近10年,一直在埋頭做產品研發、臨床驗證、標準制定、學術發表、基金申請等鋪墊工作。數字療法的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向醫院、患者、保險機構等提供持續的數字化服務。需要算力強大的後台以及持續迭代的研發提供滾動支持。只有真正滿足客戶實際需求的商業化才是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目前,腦動極光已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字療法產品管線,公司打造的系統用於各種認知障礙適應症,涵蓋四種主要類型認知障礙的測評和干預:血管疾病導致的認知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導致的認知障礙、精神疾病導致的認知障礙和兒童發育缺陷導致的認知障礙。

除系統外,腦動極光還開發了三款其他的認知障礙數字療法產品,即基本認知能力測驗軟體(「BCAT」)及認知能力補充篩查和評估軟體(「SAS」),以及於2022年獲得歐盟CE標誌的認知障礙治療軟體(「ADHD軟體」),並獲監管批准。

腦動極光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是一家處於商業階段的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公司是2022年中國市場醫療級認知障礙數字療法產品的商業化收入最高的公司。

2021年、2022年度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腦動極光的收入分別為229.9萬元、1129.1萬元和1056.4萬元,凈虧損分別為6.98億元、5.02億元和9546.1萬元。

具體來看,公司的收入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在醫院進行認知測評及干預,使醫院能夠利用系統對其認知障礙患者進行測評及干預;二是在院外對個別患者進行認知訓練;三是向研究機構提供的研究項目服務。

其中,醫院認知評估及干預服務以及研究項目服務,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收。2023年前三個月,二者合計貢獻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為85.5%。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腦動極光的系統已納入中國30個省份的省級醫保報銷目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腦動極光向五大客戶的銷售總額分別為160萬元、820萬元及人民幣910萬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約70.0%、73.1%及86.3%。

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單一大客戶及五大客戶的收入百分比均呈現增長趨勢。對此,腦動極光也表示,數量有限的客戶佔據公司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未來對他們的銷售出現任何減少,均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