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IGITIMES Research數據,第二季度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環比下滑 5.7%,由於品牌廠商和 CSP 都對下半年持保守態度,因此第三季度的環比增長可能僅為個位數,不過伺服器 CPU 平台已準備好供應。
隨著成熟市場加息和後疫情時代雲服務需求下降,企業和消費者的傳統雲支出持續受到影響,雲服務提供商(CSP)的數據中心建設也不斷放緩,導致CSP轉向他們將部分一般伺服器預算轉向價格更高的人工智慧伺服器,以滿足日益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需求。因此,2023 年第二季度伺服器整體採購量有所下降。
Meta和亞馬遜等北美領先的CSP對其社交媒體和公共雲服務的需求感到悲觀,因此大幅減少了伺服器採購,導致中國台灣ODM對美國數據中心運營商客戶的出貨量下降了10%以上。
上一季度表現疲軟的伺服器品牌,由於新伺服器產品的硬體問題懸而未決,企業客戶需求低迷,第二季度出貨量環比略有下降。然而,由於上一季度的比較基數較低,中國數據中心運營商的需求開始出現出貨量反彈。
預計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將溫和反彈1.5%。由於傳統雲服務需求沒有復甦跡象,北美CSP將加大對高端AI伺服器的投入,其價格比普通伺服器貴數十倍,導致整體伺服器出貨量環比小幅下降。數據顯示,隨著採用新型 AMD 和英特爾 CPU 的伺服器的推出,伺服器品牌的出貨量可能會出現高個位數的連續增長。
隨著第四季度伺服器品牌新產品出貨量持續增加,美國和中國的數據中心運營商將增加通用伺服器和人工智慧伺服器的採購。因此,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可能會出現中個位數的環比增長。
2023年全球伺服器整機出貨量將下修至1383.5萬台
據 TrendForce 集邦諮詢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四大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 陸續下調採購量,Dell及 HPE等 OEM也在 2~4月期間下調全年出貨量預估,同比分別減少 15% 及 12%,加上國際形勢及經濟因素影響,伺服器需求展望不佳。報告預估,今年全球伺服器整機出貨量將因此再下修至 1,383.5 萬台,同比減少 2.85%。
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上半年伺服器市況並不樂觀,第一季受淡季效應與終端庫存修正影響,伺服器出貨量環比減少 15.9%;第二季由於過往產業旺季並未如期發生,環比增長預估僅 9.23%。此外,除了 OEM 調降出貨量以及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等持續影響伺服器出貨量之外,ESG 議題使 CSP 延長伺服器使用年限,進而降低採購量,同時順應企業控制資本支出,OEM 提高舊平台的支援年限,也是影響市況的原因之一。」
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與此同時,今年市場熱議的 ChatBOT 確實將帶動 AI 伺服器出貨量,包含 Microsoft、Google 等雲端服務商都積極投入,報告預估 2023 年 AI 伺服器出貨量同比增長將逾 10%。不過,由於目前 AI 伺服器佔整體伺服器出貨比例仍不及 1 成,故尚無法反轉整體伺服器疲弱態勢。」
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整體而言,今年伺服器市場是否能翻轉需觀察庫存去化速度,依據目前進度來看,短則今年下半年;長則至 2024 上半年。同時,庫存去化進度也將影響新平台的導入時程,並降低原廠 DDR5 轉產及降價意願,依目前市況預測,仍不排除全年伺服器出貨量會持續下修。」
IDC:近兩倍增長,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步入新階段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半年度液冷伺服器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10.1億美元,同比增長189.9%。IDC預計,2022-2027年,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6.6%,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5億美元。
2022年,從廠商銷售額角度看,浪潮、超聚變、寧暢位居前三,佔據了七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從行業的角度看,互聯網、電信、政府和教育是液冷伺服器最大的採購行業,佔整體液冷伺服器市場80%以上的份額,此外,金融、醫療、製造、公共事業等其他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開始積極部署液冷伺服器,規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數據中心建設。
IDC中國伺服器市場分析師索引認為,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雖然在多年前已開始被應用,但更多集中在幾家超大規模互聯網公司以及國家教科研項目中。2022年是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從零到一部署液冷數據中心,這些龍頭企業的率先部署將給液冷伺服器市場打開新的局面,將液冷從概念、評估到實際落地,給更多企業提供標準和指導。隨著CPU和加速晶元功耗的不斷提高,液冷數據中心部署不僅是響應國家PUE指標的要求,也會給企業在提高數據中心密度、降本增效等方面帶來實際的收益。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