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券商國聯證券入主中融基金再迎新進展!
根據國聯證券8月1日發布的公告,中融基金已獲准正式更名為「國聯基金」,並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拿到新營業執照。為這場歷時近半年的股權變更畫上了句號。
受益於權益市場發展以及凈值化轉型,近年來公募基金市場不斷擴容。在此背景下,作為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越來越多的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開始通過直接申請公募資格、收購股權等方式布局公募賽道。
業內人士認為,國聯證券控股國聯基金後,雙方在投研體系、財富管理、客戶服務和業務拓展等方面均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有望賦能雙方業務高質量發展再上新的台階。
8月1日,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准,國聯證券控股子公司中融基金的名稱變更為「國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聯基金」),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並取得了新的營業執照。
今年2月,國聯證券發布公告宣布,擬通過摘牌方式收購中融信託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權。不久後,國聯證券與上海融晟簽署相關協議,國聯證券收購中融基金股權比例改為75.5%。
4月21日,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了《關於核准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批複》,核准國聯證券成為中融基金主要股東,核准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融基金實際控制人,對國聯證券依法受讓中融基金56625萬元出資(占註冊資本比例75.5%)無異議。
5月5日,中融基金收到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變更(備案)通知書》,公司變更股東信息已獲核准。變更後,國聯證券持有該公司股權的比例為75.5%,中融基金正式成為國聯證券的控股子公司。
業內看好雙方合作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基金(原「中融基金」)成立於2013年5月,註冊資本為7.5億元。股東方面,國聯證券和上海融晟持股比例分別為75.5%和24.5%。截至2023年6月30日,國聯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達1420.17億元,非貨幣管理規模為811.70億元,行業排名前1/3。
目前,該公司旗下擁有權益、固收、數量、策略四大業務條線,在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等均有布局,擁有QDII基金管理人、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等業務資格。
從業績表現來看,該公司有多隻產品獲得評級機構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另據銀河證券公募基金管理人主動股票投資管理能力榜單及主動債券投資管理能力榜單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國聯基金主動股票投資管理能力過去兩年、三年、四年排名分別為12/110、17/95、21/86;主動債券投資管理能力過去三年、四年、五年排名分別為23/100、20/85、14/70。
控股股東國聯證券方面,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該公司業務涵蓋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研究與機構銷售、固定收益、股權衍生品與私募股權投資等,旗下擁有華英證券、國聯通寶資本投資、無錫國聯創新投資、國聯證券(香港)4家全資子公司。
除國聯基金外,國聯證券還參股了中海基金,並已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未來如果申請順利獲批,國聯證券有望進一步實現「一參一控一牌」的公募業務發展目標。
業內人士指出,國聯證券加碼公募賽道,有利於拓展業務範圍,促進現有財富管理業務與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協同發展。其控股國聯基金後,雙方除了在投研領域有望實現強強聯合外,在具體業務方面也有不少合作的空間。
一是個人養老業務,目前,國聯基金已經布局2隻養老FOF產品,而以養老業務為切入點,國聯證券可通過提供一站式、多資產的「養老+」專業財富管理綜合服務,帶動公司多業務協同發展。
二是公募REITs業務,國聯證券在人才團隊建設和產品結構設計方面已具備相關經驗,控股國聯基金有助於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業務,面對未來REITs的巨量市場,國聯基金也可以藉助國聯證券抓住REITs市場的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三是基金投顧業務,國聯證券作為首家正式上線基金投顧業務的券商,已展業三年多,目前其基金投顧業務合作渠道已涵蓋了銀行、第三方銷售機構和信託等機構。國聯基金可藉助國聯證券的基金投顧建立陪伴式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四是資源協同發展,國聯證券擁有經紀業務資源,有望為國聯基金業務提供更強大的銷售渠道支持;國聯基金的現有業務也能給國聯證券經紀業務帶來更為多元的產品線,提升其市場及品牌能力。
多家券商進軍公募市場
受益於權益市場發展以及凈值化轉型,近年來公募基金市場不斷擴容。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超27萬億元,基金產品數量超萬隻。
穩步增長的公募市場也正持續受到資金青睞。在此背景下,作為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越來越多的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開始通過直接申請公募資格、收購股權等方式布局公募賽道。而值得關注的是,去年5月,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優化了公募牌照制度,公募基金正式迎來「一參一控一牌」時代。
直接申請公募牌照方面,萬聯證券於今年7月遞交了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目前該申請處於接收材料狀態。而由華西證券控股的華西基金已於今年3月正式獲准展業。此外,去年開源證券、財信證券相繼遞交材料,擬申請設立公募公司鵬安基金、財信基金;其中,設立財信基金的申請材料已於7月18日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
同時,今年以來,招商證券資管、廣發證券資管、興證證券資管等多家券商資管相繼遞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管申請。其中,招商資管的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於7月下旬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成為「一參一控一牌」新規後首家獲批的券商資管。
另據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7月28日,廣發證券資管、興證證券資管、上海光大證券資管、安信證券資管正在申請公募牌照。
此外,年內也有不少券商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拿下公募牌照。除前述國聯證券外,今年5月,中郵證券與中國郵政集團簽訂了《股份轉讓暨增資協議》,成為中郵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由0%升至28.61%。中泰證券則於今年2月正式拿下萬家基金控股權。
對此,北京一公募人士表示,伴隨公募基金市場的穩步擴容,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協同合作前景十分廣闊。當前,券商機構在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擁有公募牌照,不僅可以幫助券商機構整合資源優勢、拓展業務範圍,促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還能為公司拓展更多的增量客戶和資產,並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