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名經濟學家:為何說美國正輸掉和中國的技術戰?三方面原因

註:本文系力波教授發言整理
大家好,我首先談一談我想跟大家說的第一個話題,就是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個「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它的網站上,在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為什麼美國正在輸掉與中國的技術戰?》,這個作者是美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叫戴維·戈德曼,他從三個方面談了一個觀點,就是美國的技術封鎖很難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

第一個方面就是從技術進步成果來看,他說美國繼續在失去行業市場份額,進口依賴不斷地在擴大,現在正在步英國工業衰落的「後塵」。他說西方分析師過高地估計了技術限制對中國的影響,同時也低估了中國繞開技術壁壘開展工作的能力。他舉了個例子。他說在特朗普時期,2020年曾禁止向華為出售美國高端半導體,而這之後西方的媒體就預言說中國的5G這個普及工作將陷入停滯,結果事實卻恰恰相反。

他說中國的5G基站數量在2021年翻了一番,達到了143萬個。2022年這個數字又增加到231萬個,那麼2022年全球的5G基站只有多少個呢?只有300萬個。說明什麼呀?五分之四的5G基站都是中國建的,而且都是中國華為這個公司建的。他用這個事實,這個數據說明了一切問題。

他接著還說,中國正在推進技術進步,而且成果十分顯著,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爭取領先地位的努力似乎發展非常順利,這就是人工智慧。文章說人工智慧已經在生產、物流和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談的第二點就是帶動產業全面得到提升。他說作為消費技術,西方的5G網路一直令人失望,而中國在5G寬頻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帶寬是商業自動化的關鍵要素。另外,他又舉了個例子,他說中國國產電動汽車售價目前只在1.1萬美元左右,略低於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生產的低價但是功能齊全的電動車,很可能佔領歐洲低端汽車市場。

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佔據了全球的主導市場,中低端的。所以他說,商用5G和人工智慧可以看到,這包括更便宜的工業產品、更高效的港口以及自動駕駛方面的應用在中國也居於領先地位。

第三個方面,出口限制徒勞無功。他說,為什麼我要說美國的技術制裁失敗了?因為中國的本土晶元設計在行業應用上非常具有競爭力,美國現在正面臨的是不認真應對就將失敗的這麼一個局面。美國加強對華技術出口限制,似乎未能阻止中國的發展,對華出口限制反而減少了美國半導體企業的收入,這將危及它們的研發預算。

限制對華出口,充其量就是個權宜之計,最終中國將製造出自己的產品,美國的限制措施從多方面增加了中國技術革命的成本,但並沒有形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阻礙。相反,美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有限技術應用,還集中於那些在中國有重大業務的企業手中。你看它要限制我們的,恰恰生產這些東西的企業都在我們這。因此說,現在試圖遏制中國已經為時已晚,這已經不在美國的能力範圍之中。

這是美國的著名經濟學家發表的一個感慨,與其說它是一篇文章,不如說是在敲打美國,讓美國警醒,遏制、限制、阻止根本不解決問題,只會帶來兩敗俱傷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你想阻止,你不但阻止不了,可能你還會促使中國提速發展,全力以赴突破,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封鎖,這種嘗試有什麼意義呢?與其會是這樣的結果,我得不到好處,我也在被受損失,人家雖然損失,但很快會有更新更大這樣的突破,那你說這種阻止有意義嗎?

所以作者的意思就是,還是要採取合作的方式,合作才能共贏,合作才能共同進步。美國的經濟學家那麼明智,那麼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我想美國的政客,看看你們自己國家的學者,他們這些思想和認知,你們汗不汗顏?

【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