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宏觀政策要堅持「擠牙膏式」擴張,穩預期得靠改革

當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全國各地對於宏觀政策配置加大力度的呼聲較高。

6月25日,在以「夯實復甦基礎的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為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國社科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表示,談及宏觀政策配置,當前主要是指逆周期調節的宏觀政策,宏觀政策如何擴張、擴張到什麼程度?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與此同時,2023年我國處於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非高速增長階段,因此宏觀階段的政策配置將與以前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

高培勇 視覺中國 資料圖

高培勇表示,過去在分析宏觀政策配置時往往關注的是效益,但時常缺失了對成本的分析。對此他建議,在配置宏觀政策時要做成本分析:「要把所有的成本效益計算清楚,而不能只講效益不講成本,或者只論證可因此取得效益,而不論證因此付出的成本。成本和效益既包括直接和間接的、實物和貨幣的,也包括客觀和主觀的、有形和無形的,都要計算清楚。」

高培勇表示,宏觀政策成本的天花板和紅線是安全,不能危及或觸發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因此,他建議,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要堅持「擠牙膏式」的擴張。

所謂「擠牙膏」,高培勇指出,它排除了開閘放水,那會導致大水漫灌,也排除了擰開水龍頭式的放水,雖然它不是大水漫灌,但把握不好它的擴張力度。「擠牙膏」就是要精準,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而且需要多少就擠多少。

談及如何穩定預期,高培勇表示,政策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得靠改革。

「要避免在政策軌道上,特別是擴張性宏觀政策配置的軌道上出現塞車現象,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逆周期調節的宏觀政策,必然會用力過猛,很可能會導致大水漫灌。」高培勇表示,這極可能會出現成本過大,甚至導致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因此,要堅持一個原則:改革的歸改革,政策的歸政策,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宏觀政策不能有病亂投醫。」高培勇特別指出,「當前要特別注意宏觀政策配置必須契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必須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樣一個首要任務,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把發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