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成功之後,都會謙虛地表示,自己只不過是運氣好而已。
實際上,這些創業者的確有運氣好的成份,但是他們很多人的成功也有必然因素。例如:馬雲、馬化騰、雷軍、劉強東等。
因為他們都擁有看透底層邏輯的能力,以劉強東為例,他一直在強調京東的利潤率不能太高,一定要盡量擁有價格優勢。在價格不能太高的基礎上,擁有物流的絕對速度,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否則,用戶憑什麼選擇京東呢?劉強東總結的成功模式是1+3模式,1就是指一個優秀的創業團隊,3分別指更低的價格、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劉強東所說的1+3模式,也是可以成功的,但是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就連京東自己也始終無法做到更低的價格。這是京東的一大命門,也是用戶數量不能快速增加的原因,因為京東想要打造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戶體驗,那麼成本必然會增加,價格優勢一直很難真正擁有。更何況很多C端店鋪在網上銷售是不交稅的,京東則必須交稅,這也是有的店鋪可以賣的比京東低的原因。
假設京東真的可以做到真正的大品牌不僅保真,而且價格最低,那麼京東用戶再度快速增加是早晚的事情。不過難度真心有點大。
既然我們很難將劉強東的1+3模式落地,我們還有更加實際的成功方法,一共有7步,做到之後,也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第一、遠遠好於預期的產品。超預期一直是產品出圈的好方法,很多時候,同行可能會感覺沒有必要,但是只要你做到了,就可以。
舉個例子,在智能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很多智能機使用2年左右就開始卡頓,你可以說這是技術問題,也可以說這是手機廠商的一種慣用套路,因為手機廠商也希望用戶能在2年之內換手機。可是iPhone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它就是要給消費者好的用戶體驗,一個手機用三四年也不怎麼卡頓,這就是iPhone出圈的最根本原因,並不是消費者的「崇洋媚外」。
江南春也舉了一個裝修公司的例子,這家裝修公司是業之峰。在很多同行都在追求裝修完達到環保標準的時候,業之峰也追求入住環保,就是讓你把傢具全部搬進來之後,依然能達到環保的標準。當同行裝修完的質保都是2年的時候,業之峰直接推出了10年質保。這個措施雖然增加了業之峰的成本,但是房屋裝修10年之後,一般就要面臨重新裝修了,你大概率還會找它,這反而讓公司降低了獲客的成本。
第二、打造一個全新的市場。在老的市場里是很難跟大品牌競爭的,但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市場,則會出現眼前一片坦途的情況。
飲料市場是國內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領域,如果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中競爭,你的勝算並不大。
舉個例子,礦泉水市場是一塊肥肉,最大的原料成本就是瓶子,最大的總成本就是運輸成本。曾經財大氣粗的恆大砸下數十億之後,依然沒能在礦泉水市場擁有一定的地位,因為你沒有創造新的市場,只是在老的市場里跟巨頭競爭而已。
再來看可樂市場,基本上已經成了可口可樂跟百事可樂的天下,其他可樂想要進入,根本沒有機會。
可是曾經的王老吉卻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殺出重圍,成為了一家年營收破百億元的公司,更加厲害的是,本土銷售額曾一度超過了可口可樂,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成就,原因就在於王老吉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涼茶市場。
第三、顛覆現有市場。我們如果無法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想要在原有的行業里突出重圍,那麼就要拿出顛覆市場的產品或者模式。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的房子都是2萬/平,你直接免費送,不過前提是,你要在某個超市消費幾十年,消費固定的金額。這是不是顛覆了原有的房地產市場?你一定不會缺少客戶的,前提是消費金額不要遠遠超過他們的消費能力。
如果大家不會顛覆市場,不妨抽空閱讀一下《顛覆與重構》,這是一本專門幫助創業者實現顛覆與重構的書籍。
第四、充分利用網路效應。很多人以為公司賺錢都是線性的,實際上可能會出現指數型增長。原因很簡單,當公司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時候,公司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他們會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最終形成網路效應,也就是指數型增長的情況。
第五、取得獨家授權。卡達世界盃期間,萬達成為了背後最賺錢的一家企業。因為萬達取得了世界盃的獨家轉播權,它又將這種權益賣給了央視以及其它國家的媒體。這種獨家授權的特性會讓公司擁有很大的溢價空間,盈利方法也多種多樣。
第六、鎖定公司的老客戶。很多互聯網平台都存在「殺熟」的現象,實際上,平台如果不想失去老用戶,就要對老用戶好一點,因為他們可以在平台上重複消費很多次。
第七、建立一個真正的品牌。品牌並不是你註冊了商標就可以了,而是要像釘子一樣釘進用戶的心智中。所有人都知道LV、Gucci、Chanel等大牌的成本並不高,產品質量也不如高仿,但是就是有很多消費者花高價購買,原因就在於品牌帶來的溢價。如果你想要擁有這樣的溢價,就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品牌,讓消費者忽略產品的成本問題,就是點名要買你的產品。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以上七點,成功已經在路上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像力;沒有想像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