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IPO|富衛集團四度衝刺IPO,去年虧損7.4億美元

2023年3月13日,富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富衛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擬募資10億美元,並預期於今年二季度招股上市,摩根士丹利高盛、招銀國際、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這是繼2021年赴美上市申請失利、2022年兩次香港上市未果後,富衛集團第四次衝刺IPO、第三次遞表港交所。此次富衛集團提交的招股書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富衛集團實現總收益82.50億美元,凈虧損7.4億美元。

從美國到香港,四度遞表IPO

招股書顯示,富衛集團是一家迅速增長的泛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分紅壽險、非分紅壽險、醫療保險、投資相連壽險、團體保險及其他壽險產品,公司於2013年由創辦人李澤楷成立,業務遍布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十個市場。

不過,富衛集團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富衛集團曾於2021年9月向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融資近30億美元,後因美國中概股監管新規等,同年12月便迅速撤回了赴美上市申請。

而後,富衛集團便將目光轉向香港資本市場,分別於2022年2月28日、2022年9月13日兩次向港交所遞表,但均未成功。

2023年3月13日,在2022年9月13日再度遞交的上市申請失效後,富衛集團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擬募資10億美元,並預期第二季度招股上市,摩根士丹利、高盛、招銀國際、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

富衛集團也在招股書表示,此次募資將主要用於加強公司股本、增強償付能力、增加流動資金,並用作2024年對印尼人民銀行人壽保險的額外承諾出資等。

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文件日期、重組第2階段開始前,富衛集團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控股股東為李澤楷,他通過PCGI Holdings持有公司77.69%的股份。其他重要投資人還包括:Athene持股6.79%、泰國匯商銀行持股3.05%、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持股2.55%、Swiss Re PICA持股1.27%、DGA Capital (Master) Fund持股5.09%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富衛集團此次成功IPO,將成為李澤楷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其他四家分別是電訊盈科、盈大地產兩家港股上市公司,以及美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Bridgetown 2 Holdings。

東南亞第五大保險公司,業務覆蓋十個市場

據悉,富衛集團前身是荷蘭國際集團(ING)旗下的香港、澳門及泰國業務。

2013年2月,由李嘉誠二兒子李澤楷創立的盈科拓展集團宣布以166億港元(現摺合人民幣約138億元)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在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隨後更名為「富衛」,即現在的富衛集團。

自2012年以來,富衛陸續收購其他國際險企的部分亞洲業務,目前已從最初的3個市場發展到10個市場,業務遍布中國港澳市場、泰國和柬埔寨市場、日本及新興市場(包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在香港市場,富衛集團的市場份額也名列前十。具體來看,中國港澳市場、泰國和柬埔寨市場、日本及新興市場業務2022年分別對其新業務價值貢獻26.3%、32.8%、16.8%及24.1%。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富衛集團在菲律賓的附屬公司在當地取得壽險牌照;2015年,通過收購PT Finansial Wiramitra Danadyaksa超過50.1%股權,富衛集團直接進入印尼市場;2016年,富衛集團收購新加坡團體醫療保險供應商Shenton Insurance險90%的股權,並全資收購新加坡的大東方人壽(越南)有限公司,以及日本最大外資保險公司——美國國機集團(AIG)旗下富士生命保險公司,分別進入到新加坡、越南和日本市場;2018年,富衛集團收購澳州聯邦銀行在印尼人壽保險業務的控股權;

2019年,富衛集團收購滙豐集團持有的馬來西亞合資保險公司HSBC Amanah Takaful 49%的股份,進入馬來西亞市場;同年再以30.72億美元收購泰國匯商銀行(SCB)旗下人壽保險公司全部股權;2020年,富衛集團先後收購越南保險公司Vietcombank-Cardif Life Insurance、澳洲聯邦銀行旗下的印尼人壽保險業務、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集團的兩家中國香港子公司等。

截至2021年底,富衛集團擁有超過980萬名客戶、6100名員工和3.3萬個保險代理人,資產總值達626億美元,是東南亞市場第五大保險公司,業務覆蓋至中國香港、泰國、柬埔寨、日本等十個市場。

2022年凈虧損7.4億美元,新業務價值強勁增長

整體業績方面,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富衛集團分別實現總收益94.87億美元、116.97億美元、82.5億美元。其中,凈保費及收費收入分別為76.82億美元、93.02億美元、78.66億美元,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52億美元、2.49億美元、-7.4億美元。

富衛集團表示,公司2022年的凈虧損則主要是由於不利的資本市場變動導致的投資回報虧損所致。而據其財務報表顯示,富衛集團2022年的投資回報由2021年的21.37億美元跌落至1.38億美元,同比跌超93%。

與該公司總收益大幅下降呈相反趨勢的是該公司新業務價值的強勁增長。2022年,富衛集團的新業務價值由2021年的6.86億美元上漲至2022年的8.23億美元,實現了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8.9%,遠超同行表現。

招股書也披露,富衛集團的分銷渠道主要依賴於銀保渠道。銀保渠道、代理人渠道、經紀或獨立理財顧問渠道、互聯網保險及其他分銷渠道2022年分別對公司新業務價值貢獻43.7%、21.9%、24.2%及10.2%。

富衛集團銷售的主要保險類型包括分紅壽險、非分紅壽險、重疾醫療定期人壽保險、投連險、團體保險以及企業自由人壽保險,新業務價值貢獻分別為19%、25%、34%、12%、7%及2%。

回顧富衛保險十年以來的增長曲線,從2014年首個完整營運年度至2022年,富衛集團的年化新保費10年間增長4.6倍,由2014年的3.09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4.08億美元。但從凈保費收入來看,富衛集團該項數據2022年同比減少15.44%,由2021年的93.02億美元縮水至78.66億美元,保險業務增速正在放緩。

富衛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黃清風表示,富衛集團將於2023年迎來成立10周年,面對亞洲的龐大保障缺口、對數碼服務的需求激增和不斷增長的中產階層,富衛集團正處於一個理想的位置,把握不斷擴大的行業機遇。

據悉,2021-2022年,富衛集團共籌集了18.25億美元的私募資金,以支持公司的增長計劃,投資者包括環球和區域機構,如Apollo、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華泰、李嘉誠基金會、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Corporation、歐力士亞洲資本有限公司、盈科拓展集團、泰國匯商銀行和瑞士再保險。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羅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