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創基礎軟硬體的生態梳理

最近的兩個交易日大盤調整但我們一直看好的信創和半導體持續堅挺。重申我們一個月前的觀點:安全和自主可控,將在2023年接棒新能源,成為市場主流共識!持續看好信創和半導體在2023年的機會。



一個很有趣的事實是,現在討論信創的人越來越多,可張口聊的是國產替代、閉口聊的是自主創新。道理都是對的,卻鮮有人認真的去聊產業鏈、具體產品、企業之間的生態關係。私以為,這些沒人聊的東西反而最重要。


當下信創的邏輯是,技術夠用,全面替代。幾家龍頭技術都夠用,這個時候哪些企業哪些產品會被優先選擇,關鍵在生態。什麼是生態,從表現上理解就是產品和產品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係。


摸清楚企業之間的生態關係,才能更好的判斷企業受益的先後順序。生態系統在計算機市場普遍存在,具體到中國信創來看分為:中電子、中電科、中科院、華為系四個集群。在市場定位中相互區別又有所重疊,關聯關係更是錯綜複雜。


中電子:

偏向黨政信創


CPU:飛騰晶元。因為不上市且很少商用,可能很多人了解得比較少,但飛騰其實在黨政信創替代邏輯里市佔率第一的晶元。黨政信創替代方面CPU基本上就是兩個選擇:飛騰和海光。


飛騰用的是ARM指令集授權,擁有100%源代碼,基於指令集架構自主編寫代碼、設計晶元。但是海光用的是X86內核層級授權,自主可控的程度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且從19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AMD不在授權最新框架,直接導致海光技術迭代放緩。最終在黨政領域佔比不及飛騰。



操作系統:麒麟系統。對應上市企業中國軟體。目前在系統層面國產系統呈現雙寡頭的局面:麒麟系統和統信系統。不知道怎麼區分就記麒麟系統的生態主要在黨政,統信系統的生態主要在產業信息化和商用。


區別這兩家的技術實力意義不大,生態在哪裡才是最重要的。在當前黨政信創替代邏輯里,飛騰晶元的市佔率最高,中國軟體同屬中電子旗下,生態關係最近,產品配套落地,銀河麒麟系統跟著受益。消息面上,近期麒麟軟體董事長赴中國軟體履新,可能會帶動中國軟體的進一步發展。


資料庫:RDB MySQL雲資料庫。對應上市企業深桑達,以前專屬國央企的資料庫被統一稱作「國資雲」,近兩年為了走出國企這個概念基本上不提了。公有雲模式的資料庫競爭格局如下圖。深桑達合作騰訊雲TDsql資料庫,有望打開市場。雖然阿里巴巴佔44%的比重,但其實阿里的雲服務絕大多數都不架設在國內,國內市場還是騰訊佔大頭。



中電科:

偏軍用、高安全


CPU:申威晶元。申威的晶元產品主要應用于軍方和超算領域,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世界領先。但在黨政及行業信創佔比較小,暫不討論。


操作系統:普華系統。相對麒麟和統信不那麼出名,但在小規模的細分產業應用領域上表現其實是超過統信,僅次於麒麟。值得注意的是普華系統的領導班子和太極股份是同一批人,那麼這兩款產品的緊密性可想而知,所以看待普華的表現主要還是看和人大金倉聯動的生態效應。


資料庫:達夢數據、人大金倉。達夢數據偏向於商用一點,人大金倉對應太極股份,偏向於服務黨政信創。人大金倉通用型資料庫 KingbaseES(KES)在黨政信創市場佔有率超過 50%,名列第一;累計裝機部署超過 100 萬套。


可以看出中電子系自身尚未擁有足夠市場競爭力的資料庫產品,落地的方案基本上與人大金倉合作。達夢數據即將上市,作為除華為、阿里市佔率第一的資料庫產品,必然會帶動整體板塊的一波情緒。



中科院:

生態較弱、重科研


CPU:龍芯和海光。龍芯中科主打高自主可控、海光晶元由中科曙光投資的海光信息開發。龍芯中科自研LoongArch架構,獨立自主可控程度最高長線看好,但具體到當下的性能上確實缺乏競爭力。海光信息使用x86授權,在商業成熟度上擁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具體到各行業信創的採購中,近三年電信運營商集采,海光和華為鯤鵬是唯二選擇。同時海光信息戰略合作達夢數據。在後續商業化的競爭中優勢明顯。達夢數據上市後海光大漲基本上也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華為系:

偏商用信創


CPU:鯤鵬。和飛騰一樣使用的是ARM V8 架構,作為華為海思旗下產品,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 ARM 生態亦在不斷成熟,若不考慮美國制裁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前景最為光明。但近年華為海思受到美國的重點制裁,產品供應鏈受到較大的影響存在隱患。但不管如何,以華為的體量和當下的技術足夠帶動和華為深度合作的相關企業。


操作系統:統信系統。對應A股企業,誠邁科技。邏輯上同中軟,重複的話我們就不多提了。麒麟主黨政、統信主產業。


資料庫:openGauss。對應A股企業海量數據,海量數據深度合作華為,幾乎是openGauss資料庫的最強合作夥伴,openGauss本地部署市佔率第一。海量數據是openGauss第一大商業發行版廠商與除華為外第二大代碼貢獻者,22年預計海量數據佔openGauss下游商業版本營收比例為60%,優勢明顯。


總結:


把以上關係排列組合,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


黨政信創看:

飛騰晶元、中國軟體、太極股份、深桑達。

行業信創看:

海光信息、誠邁科技、達夢數據、海量數據。


從明線的確定性里,通過產品關係、企業關係,挖掘暗線的確定性。本文文章里所列企業只局限於信創的基礎軟硬體,涉及到具體行業則企業更多、概念更雜、關係更亂。但只要把握最核心的生態關係框架,就能輔助判斷在具體板塊發力時,哪些企業會優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