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中流擊水踏浪行|順德兩會·十鎮十評

「提振信心,實幹爭先。」在過去一年歷經大戰大考的容桂,最能體會順德政府工作報告這句話的分量。

從新年招商引資「四喜臨門」,到年底突如其來四場疫情大戰,容桂經受住了多重壓力和嚴峻考驗,交出迎難而上的2022年答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82.74億元,同比增長1.21%;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39.09億元,同比增長12.09%。上榜順德製造業百強企業總數位居全區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總存量繼續位居全區第一。

從工業到服務業,一系列數據釋放出「穩」的強音,透露出「進」的信號。在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於激流險灘中奮楫向前,承壓前行的容桂,體現著順德的韌勁。

容桂,中國第一個千億大鎮,率先發展,也率先遭遇天花板。從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緩慢,到高端要素集聚偏低,創新能級不強,再到土地供需矛盾尖銳,空間約束收緊,當前的容桂,真正到了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每走一步都是「愈進愈難」,但又是「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期。

標兵漸遠,追兵愈近,容桂如何捍衛千億大鎮的榮光?

人心是最大的力量。

這是一股回家的引力。順德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企業。要營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讓順德服務、順德製造成為滋養企業成長的動力站、能量場。

容桂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素有順德工業「黃埔軍校」之稱的工業重鎮,不少誕生於容桂的企業、企業家、能工巧匠,已經在製造業江湖叱吒風雲。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其優劣直接關係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而民企對營商環境的好壞尤其敏感。

如今,不少容桂企業在走南闖北後用腳投票,選擇「返容桂」增資擴產。他們紛紛表示,企業遷移的邏輯不再是簡單尋求更低的土地成本,產業鏈配套、政商關係、城市環境都是影響選擇的關鍵變數,而容桂能讓他們安心搞經營、放心謀發展。

這也是一股回到水邊的引力。從製造業起家到製造業當家,容桂的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河流的推動。通過治水提升城市品質和價值,打造顯山露水公園容桂,是容桂實現「產城人」到「人城產」蝶變的必答題。

位於衛紅社區的容桂情懷河。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治水最終目標是興城。通過「百園大戰」實現處處見公園、處處有綠蔭,處處飄書香;策劃營銷「容桂時光」文化IP對外整體輸出城市品牌;擦亮中華美食名鎮金字招牌,讓所有來到這座城市的人行得順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留得下來……將眼下的關注紅利變成長久的發展紅利,容桂已經駕輕就熟。

時光里,共容桂。這座小城大鎮,既有「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闖勁,又有「識飲識食,人生積極」的恬淡,經歷過無數驚濤駭浪,總能亂雲飛渡仍從容,總能咬定青山不放鬆。

正如順德知名企業家、德美化工董事長黃冠雄在德美新總部封頂儀式上所說:「疫情三年的黑暗隧道已經走到盡頭,我們會面對風雲變幻的2023年,容易過的日子從此也沒有了,但是只要我們堅持我們的歷史,和衷共濟,我們就能一起迎接未來!」

容桂,中流擊水三千里,終有輕舟越過萬重山!

【評論員】蔣曉敏

【製圖】張艷青

更多閱讀:

聚焦2023年順德兩會

【作者】 蔣曉敏;張艷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