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不少國外專家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先是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是美國的10倍;接著俄羅斯專家又指出,中國的生活和經濟正在恢復正常節奏,世界各國都寄希望於這個火車頭。
老外之所以看好中國經濟,主要還是我們擁有全球最全面的製造業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放開之後他們也能分到一杯羹。特別是中國市場,很多國際企業都想進來投資做生意。最近美國彭博社就刊文稱,奢侈品行業看好中國市場潛力。
彭博社還引援了一組數據,去年11月,在關鍵的假日購物季到來之前,美國的奢侈品開支總額與2021年相比,下降了兩位數,降幅為11%。但中國卻讓奢侈品行業再次看到希望,這個國家的買家佔2022年全球開支的17%至19%。
實際上,彭博社並非第一家看好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外媒,此前美國《精奢商業網站》列舉了寧波、蘇州、西安、瀋陽和武漢,認為中國這5個新興城市是奢侈品牌不可忽視的地區。此外,路透社還觀察到蔻馳要在陝西寶雞開店,認為奢侈品牌已瞄準中國中小城市。
有一說一,外媒的話並非無的放矢。2021年,中國人奢侈品市場同比增長18%,總消費額達到1465億美元,將近1萬億元人民幣,即中國人在全球貢獻了一萬億的奢侈品消費。特別是消費迴流的現象非常明顯,中國國內市場佔全球奢侈品市場比重提升到30%。
比如最近的新鮮事,號稱亞洲最貴最高端奢侈品商場SKP,在北京、西安之後,成都SKP也開門營業了。據媒體報道,成都SKP將引入將近1300個品牌,其中不乏古馳、迪奧等頭部奢侈品牌。開業首日,LV門口就排起了長隊,這就是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熱情。
除了線下市場,國內線上市場奢侈品消費也非常旺盛。專業機構預計,線上渠道將影響40%奢侈品購買行為,很多大牌發布新品、推出專享服務已經轉移到電商平台。比如唯品會今年上線了「唯品奢」和新潮風格欄目,將全球潮奢品牌帶到消費者面前,掀起陣陣消費熱。
今年8月,唯品會推出奢品日活動,結果整體銷售額較平日增長超過3倍。還有雙11前夕,一場以金秋送禮主題的「奢品日」活動,唯品會奢侈品的整體銷售額比平時整整翻了3倍。看來,奢侈品大牌遇到折扣電商,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國外奢侈品大牌在中國市場的熱賣,正是老外看好中國經濟的鐵證。估計後續隨著經濟的持續恢復,大家的錢包越來越充裕,對奢侈品大牌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得到有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