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清華金融評論》主辦的以「期刊評價與金融期刊影響力提升」為主題的閉門研討會在線上成功舉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金融評論》執行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張偉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金融論壇》副主編殷紅,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金融研究》《國際金融》常務副主編鐘紅,《南方金融》副主編何偉剛,《河北金融》主編鄭向陽,《管理世界》編輯部主任、研究員閆妍,中國知網社科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瑋等領導專家出席並圍繞主題進行交流。
圖|研討會雲合影
1 張偉副院長在發言中提到,《清華金融評論》在辦刊過程中發現,關於期刊影響力的評價,雖然國際和國內都有一定的評價體系,但現有的評價體系與像《清華金融評論》這樣既具有一定學術基礎又有很強的政策性的期刊存在一定的錯位,如果可以構建一套適用於政策性期刊的評價體系,對於提升期刊影響力將會大有裨益。同時,他表示,此次研討會是在清華大學文科建設處「雙高計劃」課題項目的支持下舉辦,旨在通過調研市場發展狀況,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學習先進經驗,共同探討期刊評價體系,以期找到適合金融期刊提升影響力的可行路徑,為《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進一步為同類期刊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2 殷紅副院長在介紹《金融論壇》提升影響力的歷程的基礎上,闡述了提升期刊影響力的可行方法。一是須進一步清晰學術定位,可擴大定位,從而研究領域相對寬泛;二是主動約稿,提升稿件質量;三是建立匿名審稿制度,優中選優。同時,她指出,針對政策類、實務類等非學術類金融期刊建立完善自己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主要從對政策的貢獻度、對業務發展的支持度和對風險的預見防範能力方面出發。
3 鍾紅副院長在發言中介紹了《國際金融研究》如何在堅持其學術刊物定位的情況下,聚焦內容的思想性和專業性,例如注重選題把關、嚴格匿名審稿、豐富辦刊形式等。關於期刊評價,她認為,金融期刊既要適應現有的評價體系,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適當地引導或影響現有評價體系,這是金融期刊界未來可以考慮共同努力的一個方向。
4 何偉剛副主編指出,政策評論類、實務類期刊有必要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他認為,目前的評價體系還較為單一,期刊的同質性較強。評價主體與實際受眾也存在一定的脫節,基於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對期刊評價的需求也不一致,要解決究竟由誰來評價期刊的問題。所以一套有別於現有的核心期刊評價體系的指標,對期刊的發展可能會起到引領作用。
5 鄭向陽主編以《河北金融》為例,闡述了期刊的定位和對文章品質的判斷標準。他指出,主管主辦單位的規格和職能、受眾群、作者群、出版部門以及期刊所處發展階段等五方面因素,決定期刊的定位。辦好高質量的期刊,需要高質量稿件和高水平團隊。判斷文章好壞的根本標準,核心是思想性。辦刊要避免理論文章沒思想,政策文章不落地,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明白的問題神秘化。
6 閆妍主任分析了《管理世界》近年來影響因子提升的原因,並總結出五條經驗。一是期刊的選題要既有實踐意義,又有學術價值。二是要重視學術傳播,學術傳播既包括新媒體傳播,也包括學術會議、學術培訓等活動。三是在組稿方面將約稿和投稿相結合。四是兼顧政策類、實務類和學術類的文章。五是不唯影響因子,堅持期刊特色發展,做好特色欄目、特色選題等。
7 王瑋副總經理講解了知網在期刊的影響力分析方面提供的一些服務,並對《清華金融評論》進行了期刊影響力分析。她指出,2013年創刊的《清華金融評論》出版三年後進入同學科Q2區並一直保持,也是本學科Q1、Q2區中最「年輕」的期刊創刊,其實是保持了比較好的辦刊特色。《清華金融評論》的web即年下載率增幅遠高於學科均值。同時,她還就加快融合發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加強出版能力建設等做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