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驟變的消費觀,對其零售行業仍是一次大考。最近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與2021年相比,今年的假期購物季顯得較為平淡。消費者正變得更理性——買划算的產品、多方比較價格和縮減開支。
比如柯爾百貨、塔吉特等零售企業,在第三季度表現均不及預期,僅塔吉特一家公司的凈收入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成。不過,美國最大的折扣零售商Costco卻是例外,在後疫情時代業績表現得非常穩定。
在Costco 2022財年財報中,該公司全年總營收為2269.54億美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為58.44億美元,同比增長16.7%。高營收、低盈利正是折扣零售商的一大特徵,近年來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關店潮」不斷,卻沒能影響Costco增長的步伐。
Costco把性價比做到極致,與美國消費者追求實惠的訴求不謀而合。為給會員提供更實惠的商品,Costco毛利率常年維持在13%左右,商品銷售業務的毛利率更是僅有11%。在這家企業還有一個規定,如果一件商品定價的毛利率要超過14%,就需要董事長簽字批准。
折扣零售這種模式起源於美國,但是如今中國也有,線下有奧萊、線上有特賣電商唯品會。在後疫情時代,消費者追求是共通的,折扣零售企業能提供更極致的性價比和還不錯的服務,因此備受大家青睞。美國的Costco逆勢增長、中國的唯品會同樣表現非常穩健。
在唯品會2022年Q3季度財報里,實現GMV總額376億;Non-GAAP凈利潤16億元,營業利潤率較低。相對來說,這更接近生意的本質。一門好的生意是微利模型,既不暴利、也不虧損。如此才能不斷獲得用戶青睞,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舉個例子,這個月的雙11,唯品會為消費者帶來了新鮮感,平台不搞滿減和湊單等促銷規則,直接簡單粗暴的降價,5000+大牌價格低至1折。比如波司登中長款羽絨服低至1.3折、卡西歐運動手錶低至2.2折,CK全場低至99元,真正讓消費者買到實惠。
這也是為什麼,在唯品會財報里,用戶粘性保持著高增長,更多高價值用戶轉化為付費會員。超級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1%,對線上凈GMV貢獻佔比達40%。其中,還有不少Z世代和男性用戶。
所以說,後疫情時代折扣零售模式的韌性更足。同樣對於消費者來說,大家花更低的經濟成本,滿足了更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這也是一種高質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