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京促會在行動

11月2日,由鳳凰衛視、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主辦,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C Team)聯合主辦的「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2022」在北京召開,鳳凰網財經進行全程報道。本屆峰會以「綠色發展,碳路中國」為主題,盛邀近70位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共商低碳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切實有效的有關行動。

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戴建軍在「多方協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雙碳目標」的圓桌討論環節表示,近些年來,應對氣候變化一直是全球的一個重要挑戰,所以也是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

「氣候變化也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國家、每個社會、每個團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關係到人類的命運、人類的未來,也是我們京促會的使命和任務。」戴建軍說。

戴建軍表示,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极參与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總目標,我們終究能夠實現人類綠色發展的美好未來。

戴建軍 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

以下為戴建軍分享全文:

胡濤: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下如何更進一步促進各方的力量,協同減少減污降碳,不僅僅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要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實現零碳使命。戴處長的協會主要起到橋樑作用,如何在您的工作過程中把很多國際經驗引入中國,並把中國經驗推向國際?

戴建軍: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戴建軍,協會是2017年成立的,當時作為北京市一級的組織,主要職能是推進北京市民間組織參與國際交流、國際交往工作。目前協會有四個國際身份,兩個相對比較重要:一個是跟今天主題直接相關的,我們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框架公約的觀察員。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今天大會的主辦方,這也是我們京促會多年的合作夥伴。2014年開始,我們就跟世界自然基金會圍繞氣候變化、環境保護開展一系列的合作,特別是每年開展「地球一小時」的合作活動,也是在全球很有影響力的,想必在座的很多嘉賓也有參與這項活動,倡導低碳生活、倡導減少不必要的能源使用,去年我們在鳳凰中心作為主會場首先實施了這樣一個活動。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也是想多方協作、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雙碳目標。氣候變化也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國家、每個社會、每個團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關係到人類的命運、人類的未來,也是我們京促會的使命和任務。近些年來,應對氣候變化一直是全球的一個重要挑戰,所以也是作為我們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初步回憶了一下,2009年開始,我們就在參與一系列世界氣候變化的有關會議,包括氣候變化大會相關的專業會議,哥本哈根會議、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南非德班會議、卡達多哈會議、秘魯利馬會議、摩洛哥馬拉卡什會議,特別是2019年,我們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在西班牙馬德里共同舉辦中國低碳城市的年會,向與會代表介紹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經驗做法和中國方案,也是向全世界發出我們中國的聲音、北京的聲音,提出了我們中國的智慧方案,同時也與世界各國人民分享我們北京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這是為了更好地把各方面的力量組合起來,相互之間形成合力,推進氣候變化的共同應對。

剛才我也聽到胡濤博士非常精彩的演講,今天更加感覺到應對氣候變化、參與氣候治理切實關心到人類自身權益、關係到全球未來。

現在我們國家提出雙碳目標,要求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是我們國家對世界的莊嚴承諾。實現這個目標很不容易,現在我們也一直積極努力,除了我前面介紹的京促會完成的一系列任務,現在還有一些平台可以供我們做一些工作。比如中關村論壇、服貿會以及其它平台,我們在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雖然不是直接針對氣候問題,但能源問題也關係到氣候變化問題。

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按照國家、政府,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极參与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總目標,發揮我們樞紐型組織的作用,我們終究能夠實現人類綠色發展的美好未來。


作者:翟 靜

編輯:劉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