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制裁,讓俄油價格三連跌,對俄羅斯的打擊,或超過北溪被炸

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在經歷了7、8兩個月的下跌之後,9月的價格下跌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當月平均價格為每桶68.3美元,與8月價格相比下降8.7%,與2021年9月價格相比下跌5.8%。烏拉爾原油價格連續三個月明顯下跌,顯示出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效果已經越來越明顯。

(正在運營的俄羅斯油田)

從國際大環境上看,目前市場上的原油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價格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然而,歐佩克代表近期宣布歐佩克國家將繼續減產,準備每日減產多達200萬桶。瑞士銀行預測,歐佩克的舉動將使今年年底國際布倫特原油價格達到每桶110美元,另外布倫特原油價格穩定在每桶80~90美元。

那麼烏拉爾原油價格為何與正常國際油價相差如此之多?毫無疑問,這與以美國為首西方的制裁有莫大的關係。

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是一個很長的鏈條,而西方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對鏈條上的環節有所影響。石油資源、生產加工、運輸、結算組成、市場等因素構成整個石油結算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石油價格。俄烏衝突剛剛爆發時,美西方直接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這是在結算體系上制裁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基於能源相互依賴的剛需提出盧布綁定石油和天然氣的反制措施,但西方制裁此時已經對俄羅斯石油出口有所影響,所以從那時起,烏拉爾原油就在被迫降價打折出售。

(SWIFT結算系統)

對石油生產加工環節,俄羅斯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幾乎不受西方影響。普京政府從2000年上台伊始,就將能源視為是可以影響外交政策的工具,所以俄羅斯石油公司不僅控制了絕大部分本國油田的生產,加工能力也相當強大。

但運輸環節就有所不同。一來,石油運輸需要載重量巨大的油輪,常年參與全球化交易的俄羅斯此前卻沒有建立油輪船隊的危機感,同時也沒有國際資本所掌握的超大規模資金,所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出口,一直比較依賴國際海上運輸公司。二來,由於遠洋油輪成本高昂,一點價格上的小幅波動就足以讓人傾家蕩產,所以油輪出海的前提是需要找到合適的公司購買保險,而在保險這一領域,西方國家的控制能力就更強了。近年來,歐美國家經濟發展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產業空心化、經濟金融化,僅憑華爾街一家之力就能讓國際保險行業發生「翻江倒海」的變化。歐美國家一制裁俄羅斯,大多數公司就不敢為運輸烏拉爾原油的油輪提供保險,這無疑大大地限制了俄羅斯原油出口。目前西方就是利用運輸問題打壓俄羅斯的原油價格,逼迫俄油價格不斷下調。

(巨型油輪)

再說市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在西方國家石油市場的份額不斷萎縮,石油出口重點地區從歐洲轉向亞洲,中印成為進口俄羅斯石油增長最快的國家。但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上來看,中印也不可能全部吃掉俄羅斯石油,而是會保持本國原油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這使得本就面臨運輸困境的俄羅斯石油,市場也出現問題,這也是俄羅斯石油價格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

從長遠來看,如果這一勢頭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俄羅斯石油價格恐怕還會繼續下跌,甚至跌破每桶44美元的成本價,這將意味著俄羅斯出口石油開始賠錢。據2021年的數據顯示,當年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出口額佔到國民總體收入的36.7%,此次俄烏衝突絕大多部分軍費也來自石油收入。如果石油出口從賺錢區間跌到賠錢區間,那麼對俄羅斯的打擊或許會超過此前的北溪天然氣輸送管道被炸。

再加上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北溪管線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俄歐關係缺乏改善的關鍵籌碼,面對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將更加被動。

(北溪管線受損後出現天然氣泄露)

所以說,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現在對俄羅斯來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油價的上下波動有可能會影響俄烏衝突最後的結局。無論最後局勢如何發展,都警惕我國在考慮能源安全問題的時候,不僅需要推進能源使用多元化、進口多元化,更需要掌握整個能源鏈條,不需要掌控全世界多少份額的能源比例,但至少也要保證中國的能源不是只受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