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聰明小生 審校/李蓉嫿
中國人對於「錢」的話題還是比較敏感的。
中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是一個消費型社會,國民經濟主要靠消費來推動,因此美國人有錢就花,這就導致平日里喜歡存錢的人並不多;相反,我們中國人就愛存錢,似乎骨子裡就有存錢的「基因」,而國內銀行眾多,安全性也高,因此很多人習慣把錢存進銀行里。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微信、支付寶等軟體橫空出世,其中微信最初的定位是社交軟體,而支付寶最初是為淘寶的交易而服務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支付寶和微信的功能越來越多,爭相推出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相比於70後、80後,90後的思想沒有那麼禁錮,理財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喜歡把錢存入支付寶、微信里,而不是銀行。
餘額寶是支付寶旗下的產品,由於具有操作簡單、低門檻、隨取隨用等優點,2013年6月,餘額寶一經推出便受到廣泛關注,再加上有馬雲的「首富光環」加持,短短几年時間,餘額寶就成長為一個用戶數量「億級」的理財產品。當然,餘額寶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它的高收益,據官方透露,餘額寶的「榜一大佬」存款數量達到2.2億,這位土豪一年的收益高達400萬。
而作為阿里的最大對手,騰訊這邊也不甘示弱,畢竟微信的用戶基礎比支付寶還要多。2018年年底,微信上線「零錢通」,直接對標餘額寶,用戶把微信零錢轉入零錢通後,不僅能賺取收益,還可以隨時實現消費支付。
由於方便快捷,又能獲得高收益,導致現在的年輕群體養成了一發工資就把錢轉入支付寶微信,然後「躺賺利息」的習慣,那麼,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工資到賬就「轉移」到微信、支付寶,首先受影響的是銀行。
馬雲曾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放在十年前,你會覺得這是個笑話,但是現在來看,馬雲確實有眼光,支付寶的出現,讓很多銀行儲戶選擇把錢存到支付寶當中,這直接導致銀行流失大批的儲戶,衝擊了銀行的發展,儘管銀行通過各種福利以及簡化存取款業務的方式來吸引儲戶,但最終也是杯水車薪。
其次,如果你最近或者未來一段時間有辦理房貸、車貸或者其他信貸的需求,那麼這樣做也會出現不好影響。
辦理過車貸、房貸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銀行在貸款審批的時候,會查一下你的銀行流水,以便於判斷你日後有沒有還款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
一般來說,銀行查流水會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進項內容,二是進賬流水,三是銀行流水進出頻率。進項內容包括卡存、現存、其它賬戶轉入,工資轉入、網銀轉賬、貨款、其它勞務費等,如果你的進賬流水越多,就意味你的收入越多,收入渠道可能也越多,這就意味著你的還款能力比較強。
而銀行流水這一項也同樣重要,銀行喜歡的肯定是穩定的儲戶,特別是那些把錢存入銀行之後,長期不取走的客戶。相反,如果你一發工資就把錢從銀行卡轉到支付寶、微信,銀行是不喜歡這種行為的,因為銀行從你的身上會得不到什麼好處。因此,在銀行看來,如果你每個月很快就把工資轉走,他們就有理由判斷你會有固定的開支,然後懷疑你的還款能力有限。
當然,如果大家未來一段時間沒有辦理房貸、車貸或者其他信貸的需求,那麼錢是否轉入支付寶、微信都沒有影響,因為這是屬於你的個人財產,個人財產想怎麼分配就怎麼分配,銀行無權干涉。
再有就是,如果隨隨便便就把錢存入支付寶、微信,可能會損失相當一部分收益。
也許你會疑惑,不是說放在支付寶、微信裡面的收益比銀行更高嗎,為什麼說損失收益呢?原因很簡單,餘額寶收益高那是以前,最初的年化收益高達7%,這個數字非常恐怖的,意味著存一萬塊錢,一年有700塊錢的收益,平均一天2塊錢。但後來餘額寶利率不斷下降,最新已經降到了1.5%以下,存1萬一天收益也就三毛錢左右,微信也差不多,所以,把錢存進支付寶、微信的躺賺時代已經結束了。
因此,如果你有較多的存款,比如說5萬以上,那最好存個定期,存一年的定期收益也比餘額寶高了。
總之,工資到賬立馬「轉賬」,把錢放到支付寶、微信,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錢是自己的,應該選擇一個更加合理的理財方式,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