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受到經濟環境和多地疫情反覆等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房地產投資及銷售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目前,外部環境仍然嚴峻複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在政策層面,並沒有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這種手段,還是持續落實城市的主體責任,推動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總體穩定。各地全面落實因城施策,上半年地方優化政策近500次,創歷史同期新高,行業政策環境進入寬鬆周期。
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以及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5月份以來重點城市銷售面積環比轉增,市場底部回升,房地產也出現了回暖態勢。不過,在這麼多有利政策加持下,僅僅是有所好轉,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當前房地產主要面臨短期風險和長效機制兩大問題:短期看,個別房企風險暴露,有關部門正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置化解;長期看,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需結構不平衡。所以說,房地產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房地產行業具有顯著的超長周期性特徵,行業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和高利潤發展模式,已經影響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穩定等構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主要目標只是維護行業平穩發展,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房內容還首次出現了「預期引導」「良性循環」「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等提法。未來的房地產政策,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房地產健康發展以防範金融風險。前期過緊的金融政策將結構性調整,一方面適度放鬆對房企融資的管控,另一方面改善購房信貸環境。
房地產關聯上下遊行業上百個,現在因為金融行業對房地產抽貸、限貸,直接導致房地產開發企業現金流枯竭,開發商沒有錢,關聯產業鏈就都拿不到錢,房地產產業鏈就陷入一個死循環。比如說銀行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大,導致市場迅速降溫,今年很多城市出現了新房交易連續下跌6個月的態勢,並衍生出了房企經營風險和債務風險,致使房地產運行效率不高、房地產風險明顯增大。總的來看,目前房地產無論從投資還是從銷售的狀況來講仍然沒有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當前房地產市場確實陷入了難以良性循環的矛盾和尷尬,很多人在房地產市場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之間猜測,房地產市場「硬著陸」優點是重拳出擊立竿見影,往往很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不過對實體經濟打擊嚴重,通常有很大的副作用。「軟著陸」則是在相對長的時期內採用連續的政策組合比較平穩地將通脹率降下來,優點是能夠平穩過渡並且犧牲性較小,缺點是時間較長,且受其他方面的影響變數較大,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房地產如果硬著陸,勢必採用強力的貨幣政策一次性在較短時間內通過犧牲較多的國民收入將通脹率降到正常水平,最直接發生的就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會對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年輕人落入所謂的低慾望社會,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到來,到時候都會與房地產行業硬著陸有關。可想而知,整個國家經濟會是什麼情況,可以說不可承受其重,勢必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發展,當下,各種政策疊加出台,也是在將急速下行的房地產市場往上拉,避免硬著陸而已。
近期房地產市場回暖,有前期因為疫情被壓抑性的需求釋放原因,也有各種利好政策加持的因素,但是總體來看,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穩定還是有基礎的。「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的主基調不會變,解決房地產問題的根本還是需要解決戰略性和制度性的問題,一方面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解決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等結構性問題,結構性改革與企業的改革、經濟周期等有關。
有人預計,未來的房地產金融政策也將出現結構性調整。一方面適度放鬆對房企融資的管控,合理髮放房地產開發貸款、併購貸款等,緩解房企債務壓力;另一方面購房信貸環境改善,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需求可能有定向的支持政策,房地產市場將逐步修復,不會出現硬著陸,持續發揮經濟運行中的「穩定器」作用。不過,一切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時間換空間的基礎上,有時候一味地從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市場本身入手,不如從提高人均收入下下功夫,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