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2022年7月1日,三個重大新聞撲面而來:
——香港回歸25周年,開啟「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新篇章,香港「二次回歸」,勢不可擋;
——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百年大黨,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譜寫新篇章;
——中國與歐洲合作再次傳出大項目,三家中國航空公司訂購292架空客A320NEO飛機,總金額達到了372.57億美元,按人民幣計算,超過2400億元,妥妥的「天價訂單」。
可能有人覺得,前兩個大新聞,充滿了宏大視野,第三個大新聞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商業合作,但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這件事情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通過這個看似尋常的「商業新聞」,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隱藏的重大信息。
中國為什麼要買空客飛機,而且一買就是292架?
首先,這是中國航空公司與空客之間正常的商業合作。
中國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民用航空市場,每年各大航空公司都需要購買一定數量的飛機,因此中國也成為波音、空客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
據《2021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達4054架。
僅在2021年,空客就向中國客戶交付了142架飛機。
可能有人問,為什麼中國的航空公司不買中國國產的C919大飛機呢?
我個人推測,C919已經獲得了超過800架各類訂單,儘管大家支持國產大飛機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很顯然,作為全球民用大飛機市場中的「新玩家」,C919的產能本身是有限的。另外,由於要取得歐美等市場的適航證,也需要時間。
所以,現階段,我們一方面要保證C919能獲得足夠的訂單,讓其後續的生產和研發計劃可以得以順利進行;同時,為了滿足中國蓬勃發展的民用航空市場需求,中國航空公司繼續購買一定數量的空客和波音飛機也在所難免。
相信中國大飛機項目的最終目標一定是「星辰大海」,未來,不僅要佔據中國國內市場的一定份額,也會去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
但是,飛機製造業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需要長期的技術、製造、市場等沉澱,「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眾所周知,全球民用飛機有兩大製造商,一個是美國的波音,一個是歐洲的空客,中國這次大手筆買入空客飛機,這背後就有玄機了。
對於波音來說,看著空客在中國市場大口吃肉,自己只能站在一旁流口水,恐怕也只能怪自己了。
過去幾年,波音737MAX飛機由於技術原因,接連造成兩起出現重大人員傷亡的民航事故,給波音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停飛737MAX的國家,而且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復飛。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更是波音這樣飛機製造商的生命。
一旦安全出了問題,波音的業務遭到打擊也是必然的。
2020年,在全球民用飛機市場,空客交付了551架飛機,波音只交付了154架。兩相對比,波音被空客壓得快抬不起頭來了。
波音除了要怪自己,還要怪美國政府。
本來,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民用飛機製造國,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購買國之一,雙方在民用飛機市場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中國買波音飛機,既是為了滿足中國蓬勃發展的國內民航市場的需求,也為中美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增添了重要內容。
但是,過去四五年,美國連續兩屆政府在中美關係上不斷折騰、出「幺蛾子」。在戰略上,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甚至是潛在敵人,對華戰略轉向遏制;在經貿關係上,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3月18日單方面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拜登政府2021年1月20日上台後延續了這一荒謬的政策。
還是那句老話,美國出於對自身霸權相對衰落的不安全感,拿中美關係,特別是拿中美具有高度互補性的經貿關係「開玩笑」,折騰來折騰去,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倒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波音自己在安全上出了問題,美國政府又不斷折騰波音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波音的日子能好過嗎?
看到空客在中國市場拿下這麼大的「天價訂單」,波音腸子都悔青了吧。
我為什麼說,圍繞中國航空公司與空客簽下的這個大訂單,背後展示了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大智慧」?
這就是要好好分析一下,中美兩國在中美博弈中不同的格局和策略。
對於美國來說,在制定對華戰略方面,現在是「腦子」出了問題。
美國一些人覺得,中國蓬勃發展,未來會取代美國的霸權,因此,美國要在中國還沒有完全強大起來前,想盡辦法遏制中國,打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計劃。
為此,他們不惜發起貿易戰,要脅迫全球產業鏈移出中國;他們在香港、台灣、新疆等問題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在國際社會污衊、攻擊中國;他們在國際社會,試圖組建美歐日對華統一戰線,要孤立中國、遏制中國。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美國對華戰略思維出了問題。
在美國眼中,中美之間只剩下「零和博弈」,只剩下「你輸我贏」,這種狹隘的二元對立思維。這種思維簡單、粗暴,而且在現實世界中已經反覆被證明是無效的。
與美國焦慮失態、慌不擇路、打亂仗不同,中國對於中美關係,一直有著非常清晰且一貫的立場,那就是中美之間要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中美都是大國,雙方合作,才能引領全球應對各種挑戰。
中美繼續開展務實合作,雙方的企業和人民,都將從中獲益。
反之,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在全世界掀起新一輪的地緣政治博弈,不僅會讓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甚至有走向衝突、對抗的風險,也會給全世界帶來不可測的後果。
中國面對美國的不理智行為,一方面,堅決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另一方面,也一直在以實際行動勸誡美國,中美之間確實是「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而且,今後我們會越來越有信心地跟美國說,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但美國一定會比中國傷得更重、恢復得更慢。
中國把「天價訂單」給了空客,而沒有給波音,這既是基於市場規則的商業談判結果,更是中美當前關係的真實寫照。
美國不可能一邊想著遏制、打壓、圍堵和污衊中國,一邊還想著「舞照跳、馬照跑、錢照賺」,真把中國當成了出氣筒、錢袋子,這完全是異想天開。
中美博弈,中國強就強在人口規模、市場潛力、經濟活力、工業實力、貿易影響力等,中國的強項,恰恰是美國的弱項。
而美國強就強在軍事實力、操縱輿論的能力和發動盟友搞小圈子的影響力。
中美博弈,雙方都想把這場世紀之爭拉回到各自熟悉、各自感到舒服的戰場。
對於美國來說,讓它感到最舒服的「打法」就是:打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幌子,不斷污衊和攻擊中國,不斷強化美國主導建立的針對中國的軍事和政治同盟,最終把中美博弈拉回到19世紀那種「國家之間比拳頭大小」和「列強爭霸」的「舊時代」。
對於盎格魯-撒克遜人來說,他們很喜歡這種「戰爭」。
英國、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勝了德國,美國又在接下來的冷戰中戰勝了蘇聯,這是他們非常熟悉、非常喜歡、感到非常舒服的戰場。
但是,中國恰恰相反。
對於中國來說,中美博弈,爭的不是霸權,不是勢力範圍,更不是所謂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中美博弈,爭的是各自國內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看看到底誰更能為本國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美博弈,爭的是對國際社會和全人類的貢獻,看看誰到底更能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誰更能讓這個星球上的80億人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面對美國挑起大國競爭、痴迷於「舊時代」地緣政治博弈的那一套「老遊戲」,中國充分發揮了一個擁有上下5000年歷史的古老文明的智慧和底蘊,面對美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針對美國在國際社會發起美歐日對華統一戰線,中國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全球最大貿易國、最大消費市場、最大工業國的競爭優勢,開大門,走大路,與各國企業和民眾做大互利共贏的大蛋糕,用利益共同體代替「零和博弈」,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代替脫鉤、新冷戰。
中國的王道,必將戰勝美國的霸道。
對於中國來說,要充分利用美國政客、軍工綜合體和少數利益集團,與廣大美國企業、3.3億美國民眾之間的利益對立,用中美之間互利共贏的大蛋糕,遏制美國極端政客、軍工綜合體採取極端對華政策的衝動。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相對於關心美國的霸權,他們更關心在中國市場上能否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更關心中國的市場大蛋糕,是否會被競爭對手吃掉。
對於美國民眾來說,他們同樣不關心什麼美國霸權,他們更關心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升了、物價水平是否下降了,他們更關心女性是否擁有受憲法保護的墮胎權,他們更關心如何控槍,讓大規模槍擊案的慘劇不再美國繼續發生。
可以說,今天的美國統治階級已經完全墮落成了美國軍工綜合體、醫療保險行業等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與美國企業和美國人民的心聲背道而馳。
用老一輩中國人非常熟悉的「階級鬥爭語言」來說,今天的美國政府,是一個反動的政府,是一個腐敗的政府,是一個脫離美國人民的政府。
對於中國來說,還要用二十一世紀的「連橫」,對抗美國的「合縱」,美國越是想建立美歐日對華統一戰線,中國就越是跟歐洲、韓國等建立起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
歐洲跟美國之間擁有所謂的跨大西洋特殊關係,這一點是事實,畢竟它們曾經一起在一戰、二戰中拼過命,曾經在冷戰中抱過團、取過暖,在所謂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還有種族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在具體的經貿利益、地緣政治方面,美歐之間又存在明顯的分歧與矛盾。
很簡單,舉例來說,空客的利益跟波音的利益就是對立的。
在地緣政治方面,絕大多數歐洲國家覺得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中歐分處亞歐大陸兩端,中國從來沒有要威脅歐洲的安全,這個時候,要讓歐洲國家放棄在中國巨大的經貿利益,把中國視為對手,甚至是敵人,他們當然想不通,他們當然不願意。
最後,中國還要充分利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白人基督教世界,與全世界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
美國想維護自身霸權,繼續堅持單邊主義,對其他國家頤指氣使,歐洲、澳新這些白人基督教國家,免不了要捧美國的「臭腳」,但是,這些國家無論是國家數量,還是人口數量,都是這個世界的少數派。
中國就是要充分發展跟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係,讓中國成為他們最大的市場,讓中國成為他們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未來,還要讓走出了一條民族復興康庄大道的中國,成為他們敬佩、學習、借鑒的對象,成為他們實現本民族復興的靈感來源和現實支撐。
這就是中歐這次「天價訂單」背後蘊藏著的中國大智慧。
美國你要折騰,就讓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空客在中國市場突飛猛進,被落下的波音,只能怪自己,只能怪美國政府。
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但中國有實力、有潛力、有信心,讓美國傷得更重、恢復得更慢。
世界很大,除了美國,還有歐洲,除了美歐,還有亞非拉廣闊的天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大家好好體會一下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還有它背後的自信、哲理和規律。
對於美國來說,挑起中美大國競爭,肯定有「小跟班兒」捧美國的「臭腳」,但美國腳臭,自己心裡還沒點數嗎?
就跟我一樣,腳臭好多年了,那就每天勤洗腳、換襪子,最好再找個秘方給治治。
中美博弈,美國光靠打嘴炮,是贏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