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全省製造業數字化「鏈式改造」交流會在中山召開。會議透露,通過創新探索從「單點突破」到「鏈式改造」的實踐模式,廣東累計已推動4.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過程中,廣東將中小企業作為主力軍和主戰場,著力推動試點城市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全省已推動廣州、深圳、東莞、中山四個地市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廣州、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揭陽等14個省級試點城市建設。
不少試點城市先行一步,探索出適合本地實際的路子,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會上,中山市、廣州市、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深圳市寶安區相關負責人先後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作交流發言,分享各自做法經驗。

中山:50億元真金白銀打出政策「組合拳」
中山是製造業大市,製造業占GDP的比重接近50%,家電、燈飾、五金、傢具、紡織等傳統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近70%。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7450億元,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高端裝備等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燈飾、板式傢具、五金製品、海洋工程、紡織服裝等8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近年來,中山市堅持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表示,通過積極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中山成功入選國家、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規上企業轉型率81%,排珠三角首位,加快推動打造「全屋智能」中國典範。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中,中山主要呈現「四高」特點。
一是高度重視政策扶持。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工作,2022年市政府1號文出台《中山市推進位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今年又出台「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政策,市財政5年拿出50億元,全力打造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組合拳」。
二是高分入選國家試點。2023年,中山市以優異成績入選廣東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在此基礎上,2024年中山再接再厲,以全國總分第一的成績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三是高速推動數字化轉型。優化服務,不斷提升企業改造意願。累計推動規上數字化轉型企業4200家,規上轉型率81%,排珠三角首位,是2021年規上轉型率的2.3倍,平均每年提升15個百分點。
四是高標杆帶動雙鏈轉型。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從車間、工廠、企業三個層面,系統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示範項目,引領帶動供應鏈縱行、產業鏈橫向改造提升。目前全市擁有世界級「燈塔工廠」1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杆示範項目31個,市級以上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86個,帶動超1萬家企業上雲用平台。
廣州:以「大四化」政策矩陣推動轉型提速
廣州產業基礎厚實、轉型生態良好,是中國軟體名城、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全球「定製之都」案例城市,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城市百強排名第3,擁有3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台和15個專業特色平台(數量均居全國前4),形成了以賽意信息、樹根互聯、致景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服務商集群,累計打造3家全球燈塔工廠、10家國家級智能製造工廠、10家國家級5G工廠。
「近年來,廣州探索實施『四化』賦能專項行動等改革創新舉措,成功爭取首批國家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等一批試點示範。」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江智濤表示,廣州正以「四化」賦能行動和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打造「大四化」轉型政策矩陣,加速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在推動「點」上個性化改造方面,通過「一企一方案」,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網路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首創「診斷+改造」的「四化」賦能轉型模式,遴選「四化」賦能重點平台和「四化」診斷評估機構,為企業「把脈問診」,找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形成供給側服務力量。
在推動「鏈」上低成本、快速化轉型方面,通過「一庫一平台」,立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加強「小快輕准」產品供給,打造「1清單1平台1適配庫」,減輕企業轉型負擔。構建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供應鏈模式、以平台為牽引的產業鏈模式,形成「1+1+N」服務生態,遴選明珞裝備、歐派家居等數字化牽引單位,聯合數字化服務商,發掘意向改造企業。
在推動「面」上產業協同整體升級方面,通過「一行一策」率先採用揭榜挂帥方式,面向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等五大產業集群,推動建設致景科技紡織服裝平台等五個行業特色數字化轉型公共平台。以產業集群為抓手,面向服裝、化妝品等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行業特色數字化轉型公共平台,聚焦研發、生產、經營等環節,提供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東莞松山湖:近半數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先進位造業集聚,形成了以重點企業為龍頭的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近年來,松山湖緊緊依託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優勢及龍頭企業先進數字技術資源,積極探索推動製造業數字化『鏈式改造』,累計推動151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已近50%。」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陽表示,在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帶動下,2024年園區GDP突破千億,規上工業總產值近五千億,同比增長25.2%,全國高新區排名首次躍居前20名。
楊陽透露,在具體落實上,松山湖主要有四大措施:
一是突出鏈主帶動,牽引產業鏈各環節質效提升。依託重點企業作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鏈主企業、平台型企業的作用,圍繞產業鏈典型場景和共性需求,開發低成本SaaS(軟體即服務)化應用,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一攬子輕量化、快速化、精準化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二是突出載體賦能,構建數字化服務集成生態。聯合華為打造全球首個開發者村,支持生態企業與開發者構建以華為雲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可控技術產品和服務,通過引入華為雲工業互聯網平台、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診斷、方案設計、開發、集成交付、運維運營等端到端數字化諮詢服務,目前已吸引20家數據生態服務商落戶,鏈接企業100餘家。
三是突出政策支撐,激發中小企業轉型動力。結合東莞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針對中小企業對轉型難、成本高的顧慮,出台實施《華為(松山湖)開發者創新中心開發者資源及服務申報指南》《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針對性政策,累計補貼園區企業超4600萬元。
四是突出供需對接,形成高效的資源鏈接機制。積極發揮全市遴選的數字化牽引服務單位、有關行業協會作用,建立「政府—數字化牽引單位—企業」高效協同機制,通過組織一系列數字化轉型工作研討會、供需交流會等活動,全面梳理企業轉型難點與需求,推動資源配置高效整合、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深圳寶安:探索寶安特色區域一體化轉型路徑
近年來,深圳市寶安區將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搶抓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重要機遇,通過打造「智改數轉」政策體系、深化「鏈式轉型」賦能、加快人工智慧創新、完善產業供給體系等舉措,有力促進位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東雁在會上表示,通過對1538家區內重點規上企業開展的診斷及調研顯示,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後,生產製造效率平均提升16.9%,管理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1.8%,設備故障率平均下降26%。
在具體做法上,一是強化統籌布局,以「智改數轉」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寶安區2021年經工信部考評成為全國第一個五星級國家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發布全國首個區縣級工業互聯網發展白皮書,出台深圳市首個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自2021到2024年連續發布工業互聯網、新型工業化等支持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政策,並圍繞「基礎夯實、產業優化、融合深化、生態創新、公共服務」等創新探索出寶安特色區域一體化轉型路徑。
二是深化「鏈式轉型」,鏈主能力外溢帶動產業鏈規模化轉型。遴選30家標杆企業,通過技術溢出、標準輸出和資源整合,帶動16000家鏈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其中,欣旺達藉助點鏈平台匯聚產業鏈7763家企業,推動全鏈條產供銷一體化改造;古瑞瓦特打造光伏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串聯上下游超過1000家企業,實現供應鏈信息透明共享,產能提升20%,整體製造費用降低29%。
三是加快資源聚合,平台支撐產業鏈資源深度協同。一方面,通過培育速加網、雲工廠等行業型平台,深度整合機加工產業鏈,統籌工廠生產資源,構建分散式協同製造網路;另一方面,通過培育多層次專業性平台,賦能產業鏈企業實現設計協同、製造協同、物流協同、集採集銷等多種協作模式。
三是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企業轉型保障新格局。其中,聯合中國信通院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搭建產融合作、AI創新、數字化轉型對接平台,匯聚全國上千家工業互聯網服務商信息;打造國內首個以5G為引領的「粵港澳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具備中試、驗證、測試、認證、知識和軟體服務等綜合能力,推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全市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二級節點,匯聚35款「小快輕准」的基於標識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助力企業無感接入標識,加快企業間數據互通。
五是支持生態化賦能,多元化匯聚創新生態資源。通過構建數字化轉型服務資源池和產品解決方案目錄,遴選出90家資源池服務商、180項輕量化產品入庫,覆蓋領域包含硬體數采、網路、平台、安全、標識、集成解決方案、第三方服務7大領域;舉辦工業互聯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人工智慧大賽等全國性賽事,匯聚一批高質量數據集、演算法模型,吸引5萬多人蔘賽。
六是培育AI+產業,發揮場景優勢支持工業智能創新。重視人工智慧與工業深度融合,聚焦先進位造、具身智能、智能終端、科學研究四大重點領域,遴選形成包括自動設計、工藝模擬、智能檢測等10大AI+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推動中小企業開展工業AI應用探索。
文、圖丨記者 張德鋼 通訊員 許傑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