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港口,踢到鐵板交易要黃?
最近,李嘉誠搞出了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情——長和實業打算把全球43處港口,以228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貝萊德 - TiL財團,這裡面可是包含了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核心港口,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
這交易要是成了,那可不得了,美方一下子就能控制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而咱們中國21%的航運安全可就受到威脅了。
先看看這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它承擔著中國對美40%、中拉60%的貿易量,就像是一條國際貿易的黃金通道。
美國早就對這條運河動起了歪心思,特朗普還曾經揚言要「奪回運河控制權」。現在李嘉誠把這麼重要的港口往美國資本手裡送,這不是明擺著給咱們使絆子嘛。
再說說這交易的背景。
李嘉誠這幾年一直忙著資產轉移,在海外到處投資。但這次賣港口的舉動實在是太扎眼了。中國這邊可不會坐視不管。
中聯部副部長跑去巴拿馬訪問,中遠海運也表態要接盤這些港口。這就像是給李嘉誠的交易潑了一盆冷水。
而且港澳辦援引國安法警告,港府還能援引《外商投資審查辦法》無限期擱置這交易。這些官方的動作,就像一塊塊鐵板,讓李嘉誠的這樁交易困難重重。
從市場反應來看,長和股價在11日暴跌了300億港元。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損失啊,說明投資者也不看好這樁交易。
再看看之前類似的交易,當年李嘉誠拒絕了中國1200億港元的報價,現在卻要1700億港元賣給美國。
這一對比,就更能看出他這次交易的不地道。而且從商業邏輯上來說,雖然他能從這次交易中獲得190億美元的收益,優化資產結構,但他卻忽視了這些港口的地緣溢價。
這些港口對於中國的國際貿易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還有,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想通過控制關鍵的貿易節點來打壓中國。但現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不是美國想怎麼拿捏就怎麼拿捏的。
就拿這次港口交易來說,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讓美國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
所以說,李嘉誠這次賣港口的交易,很可能就要黃掉了。
官方指責,李嘉誠公司股價狂跌
李嘉誠私下出售43個港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的事情曝光後,遭到了官方的多次指責。首先是港澳辦援引國安法警告,這可不是小事。
國安法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法律,港澳辦的警告就像是一個重磅炸彈,讓市場對長和實業的信心大打折扣。
接著,港府也出來表態,可援引《外商投資審查辦法》無限期擱置這交易。這就相當於給這樁交易上了一道緊箍咒,隨時都有可能叫停。
官方的這些舉動,讓投資者們開始重新審視長和實業的未來。他們擔心這樁交易一旦出現問題,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從股價數據就能明顯看出這種擔憂。長和股價在11日暴跌了300億港元,這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且這種下跌趨勢並不是偶然的。
在官方指責之前,長和的股價雖然也有波動,但還算相對穩定。但自從這樁港口交易的消息傳開,尤其是官方開始介入之後,股價就像坐了滑梯一樣直線下降。
再看看其他類似的情況。當年某公司因為違反國家相關政策,遭到官方批評後,股價連續幾個月下跌,市值蒸發了好幾百億。
還有一家企業,在官方對其業務進行調查後,股價直接腰斬。這些例子都說明,官方的態度對於企業的股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於長和實業來說,這次股價暴跌不僅僅是一時的損失。它還會影響到公司的信譽和未來的發展。
投資者會對公司的決策產生質疑,合作夥伴也會重新考慮是否要繼續與長和合作。
而且,股價暴跌還會影響到公司的融資能力,讓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另外,從市場的整體反應來看,長和股價的暴跌也引起了其他相關企業股價的波動。一些與港口業務相關的企業,股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這說明這樁港口交易的影響已經超出了長和實業本身,波及到了整個行業。
所以說,李嘉誠這次因為賣港口的事情,讓公司股價狂跌,真是得不償失啊。
李澤楷現身北京,收購關聯方訪華,是來談交易?
最近,李澤楷緊急現身北京,同一時間,跟貝萊德關係密切的黑石集團老總也訪華,還表態看好中國市場。
這一系列的巧合,讓人不禁猜測,他們是不是來中國商談那宗轟動世界的港口交易的呢?
先說說李澤楷。
他作為李嘉誠家族的重要成員,在商業領域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這次突然現身北京,肯定不會是單純的旅遊。
長和實業的港口交易正處在風口浪尖上,李澤楷這個時候來北京,很有可能是帶著解決問題的任務來的。
他或許想通過與中國相關方面的溝通,找到一個能讓這樁交易繼續下去,或者是盡量減少損失的辦法。
再看看黑石集團老總訪華。
黑石集團與貝萊德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貝萊德正是這次港口交易的收購方。他訪華並表態看好中國市場,這背後可能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一方面,他可能是想緩解與中國的關係,畢竟這樁港口交易已經引起了中國官方的不滿。
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是來試探中國對於這樁交易的底線,看看是否有談判的空間。
從歷史上的類似情況來看,企業高層在面臨重大交易難題時,往往會親自出面進行溝通。
比如當年某跨國公司在與中國企業進行併購談判時,遇到了政策和市場等多方面的問題,公司老總親自來華與相關部門和企業進行溝通,最終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還有一家外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因為文化和政策差異遇到了困難,老總訪華後,調整了戰略,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
而且,從市場的敏感度來看,李澤楷和黑石集團老總的這些舉動已經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投資者們都在密切關注著這樁港口交易的走向。
如果他們真的是來商談交易的,那麼這很可能會成為這樁交易的一個轉折點。要麼交易能夠在新的條件下繼續進行,要麼就會徹底黃掉。
另外,從中國的態度來看,中國一直歡迎合法合規的商業合作,但對於涉及到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交易,是絕對不會讓步的。
所以,李澤楷和黑石集團老總這次訪華,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都必須要考慮到中國的立場和利益。
他們能否談出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結果,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也給這樁港口交易增添了更多的懸念。
特朗普控制運河打擊中國貿易,註定失敗!
特朗普一直想通過控制巴拿馬運河來打擊中國的全球貿易,他的這個想法簡直就是異想天開,註定要失敗。
先看看巴拿馬運河對於中國貿易的重要性。它承擔著中國對美40%、中拉60%的貿易量,是中國與美洲地區貿易的重要通道。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離不開它。中國早就開始布局其他的貿易通道了。
比如說北極航線。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線的通航時間越來越長。中國已經加大了對北極航線的研究和開發力度。
過去幾年,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在北極地區的合作不斷加深。北極航線一旦完全打通,將大大縮短中國與歐洲、美洲的貿易距離。
據測算,相比傳統航線,北極航線可以節省20% - 30%的運輸時間,這對於提高貿易效率、降低成本有著巨大的優勢。
再說說尼加拉瓜運河。
尼加拉瓜運河的建設計劃已經提出了很久,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建成,但中國一直在積极參与相關的規劃和建設。
尼加拉瓜運河一旦建成,將成為巴拿馬運河的有力競爭對手。它的通航能力更強,可以容納更大噸位的船隻。
這將為中國的貿易提供更多的選擇。
還有中歐班列。中歐班列在過去幾年發展迅速,運量在3年內增長了270%。它已經成為中國與歐洲之間貿易的重要運輸方式。
中歐班列不僅運輸時間比海運短,而且不受海洋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運輸更加穩定可靠。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通過中歐班列來運輸貨物。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想控制巴拿馬運河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巴拿馬是一個主權國家,它不會輕易聽從美國的擺布。
而且,國際社會也不會坐視美國通過控制運河來打擊其他國家的貿易。中國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合作夥伴,很多國家都不願意看到美國的霸權行為。
另外,美國國內也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一些美國企業也依賴巴拿馬運河進行貿易,他們並不希望因為特朗普的政治目的而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所以,特朗普想通過控制巴拿馬運河來打擊中國貿易,在國內也得不到完全的支持。
最後,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過去通過貿易制裁等手段打壓其他國家,往往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反而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制,最終損害到美國自身的利益。
所以,特朗普這次想通過控制運河來打擊中國貿易,註定是要失敗的。
李嘉誠這次賣港口的交易,可以說是踢到了鐵板。
官方的指責讓公司股價狂跌,李澤楷和收購關聯方黑石集團的訪華又給這樁交易增添了更多的懸念,而特朗普想控制運河打擊中國貿易更是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