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睦家醫療的的門診量增加了11%,住院量增加了28%;新風天域康復醫院住院天數增長了23%,居家醫療服務量增長了超過50%。」談及公司旗下高端醫療板塊發展近況,新風天域集團/和睦家醫療CEO吳啟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隨即拋出了這麼一組數據。
近期,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宣布退出和睦家醫療股份,這些股份的「接盤方」則是全球領先私募股權機構華平投資,並獲得董事會席位。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受困於市場大環境,高端醫療行業發展亦受到不小壓力。「目前來說,高端消費確實有點放緩,但公司整體來說仍在穩健發展,外部環境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吳啟楠說。
在華平投資加持高端醫療標的之後,3月18日,定位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的卓正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卓正或卓正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表,擬主板上市,騰訊以19.39%持股比例成為最大機構投資方。
「目前還很難說國內高端醫療企業的融資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但大抵應該是觸底了。」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強博士也告訴記者。
高端醫療瞄準的客戶群體是「大眾富裕人群」,人均就診花費超過1000元,遠高於國內公立機構、私立機構200多元的門診花費水平。儘管資本持續加持,且國內高端醫療需求依然緊缺,但盈利問題依然是困擾行業的現實問題。
仍在增長
近年來,在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之下,醫療服務行業也普遍遭遇了發展速度下滑,不過新風天域集團以及卓正醫療的就診量卻在持續攀升。
據新風醫療提供的資料顯示,2024年,新風醫療共服務患者超過100萬人次,較之2023年增長約11%;住院量近2萬,較之2023年增長近30%;全年手術近11000台,約一半為3級以上手術,總手術量增長49%,三四級手術量增長55%。
作為定位中高端私立醫療機構的卓正醫療,收入主要來自向客戶提供醫療服務,包括實體醫療服務、線上醫療服務、會員計劃、院外醫療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卓正醫療去年總就診人次也持續增長,由2023年的56.54萬人,增長至2024年的73.03萬人。其中,兒科總就診人次由21.04萬人次,增長至24.75萬人次;眼科總就診人次由6.15萬人次,增長至9.90萬人次。
通過卓正的線上醫療服務平台,患者還可查詢平台醫生是否在診、預約醫生、查看化驗和檢查報告以及獲取平台提供的在線健康科普內容。卓正稱,公司的線上醫療服務平台的付費患者訪問量由2022年的14.26萬人次增至2024年的17.55萬人次,複合年增長率為10.9%。
2022年-2024年,卓正營收分別為4.73億元、6.90億元、9.5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2.3%。其中,實體醫療服務在營收中佔比超80%,且比例逐年提升,2024年營收佔比增至91.1%。
與此同時,業內也在加速併購。
2024年3月,為擴大在武漢市的業務,卓正還收購了武漢神龍天下醫療公司51.04%的股權,並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武漢神龍天下成立於2014年3月,在武漢擁有武漢北斗星兒童醫院及兩家醫療診所。
最新招股書也披露了卓正目前的醫療版圖:經過長達12年耕耘,卓正已在北上廣深,以及成都、武漢、佛山等城市擁有並經營20家醫療服務機構,包括18家診所和兩家醫院。同時,卓正還在新加坡開設了3家全科診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在中國覆蓋的城市數量計算,卓正在2023年所有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中排名第一;按2023年付費患者就診人次及收入計算,卓正在中國所有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中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三。
2024年5月,新風天域也完成收購綜合性高端私營腫瘤醫療機構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成為唯一在香港與所有中國一線城市完成綜合醫院布局的醫療集團。
吳啟楠告訴經記者,融入新風醫療的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也藉此在全國推動整個腫瘤醫療的全面發展,治療領域包括從肺癌到乳腺癌,再到前列腺癌等方面,都在做深度的拓展。
艱難盈利
醫療服務是重資產運營的行業,投入高、回報周期長。近年來,醫療機構虧損倒閉的消息也時常成為輿論焦點,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內的多數玩家也步履維艱。
拿目前港股上市的醫療服務機構來說,專註於齒科的瑞爾集團(06639.HK)2024年9月30日止的半年度營收同比長約0.1%,凈利潤自623萬元下降至382萬元;眼科服務提供商希瑪醫療(03309.HK)2024年全年的營收同比下降約1%,凈利潤由正轉負。
卓正此前也長期虧損,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公司的凈虧損分別為1.23億元、0.4億元。不過,在2024年公司則實現了盈利,凈利潤達1070萬元。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卓正的流動負債分別約為22.62億元、26.36億元和28.27億元。據了解,負債總額的增加主要是由於歷次的融資,也就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評估價值。
卓正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底,流動負債約28.27億元,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負債24.22億元後,其餘流動負債約4.05億元,而公司流動資產約為5.95億元。
不過,在經營利潤率方面,卓正醫療近年來呈現持續好轉的狀態,由虧存、虧損收窄至盈利,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的經營利潤率分別達-26%、-6.3%,以及1.1%。
早幾年和睦家也曾出現過虧損,近年來有所改善。復星醫藥公告稱,根據和睦家方面的管理層報表(合併口徑、未經審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睦家方面的總資產89.36億元,營收33.24億元。
對於外界普遍關心的和睦家的經營情況,吳啟楠表示,「目前來說,高端消費確實有點放緩,我們的增長也帶來了槓桿效益,在利潤方面不能說高盈利,但肯定是健康的盈利,整體來說我們對行業發展整體還是樂觀的。」
對於高端醫療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吳啟楠認為,「整個行業都需要有一定的規模效應,也需要有一定的市場培育時間,這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
談及高端醫療行業的市場環境是否已觸底,吳啟楠表示,「還是要有一定的規模化去發展,至少和睦家在近年就已實現現金流為正,整體已進入穩健發展的態勢。但因為我們運營時間比較長,所以整體穩健性來說還算可以。」
卓正的經營凈現金流,隨著收入規模的增加持續提升。招股書顯示,2022至2024年,公司的經營凈現金流分別為686萬元、1.24億元、1.71億元。截至2024年底,卓正的現金儲備餘額合計約5億元,包括:現金及等價物近3.1億元,期限三個月以上的存款0.2億元,以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近1.6億元。
眼下,大環境的影響,高端醫療行業的日子難言「好過」。醫療需求相對來說是一種低頻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私立醫療機構都要通過投入大量的營銷費用來獲客的主要原因。
在業內人士看來,營銷投入,以及醫生薪資開支等均是較大支出。國內很多私立醫療機構的營銷支出占營收比往往達到30%-50%。
不過,卓正似乎是國內私立醫療機構當中的「另類」,招股書顯示公司營銷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22-2024年的營銷費用占營收比分別為2.7%、1.2%、1.7%,且這些營銷費用大部分是品牌人員的薪酬支出,而非銷售方面的支出。
轉型發展
庄一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國際市場環境形勢仍不明朗,醫療體制改革仍在推進,DRG醫保集采持續推進,這些因素在影響醫療產業發展,「但有一點好的因素,AI的迅猛發展,無疑將對整個醫療產業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
在吳啟楠看來,國家現在還是比較支持高端醫療,同時也在推動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體系建設,「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方面,目前高端醫療機構也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總體來說,行業還是整體發展應該比較穩健。」
目前,國內高端醫療行業新的趨勢是,大家一方面擁抱AI新技術,另一方面欲發力「國際化業務板塊」,拓展海外客源。
今年以來,隨著以DeepSeek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在國內持續火爆,引發了各行各業的「AI化」浪潮,許多高端醫療企業也紛紛宣布介入AI大模型,為患者的診療進行服務。
「我們整個公司都在全面擁抱AI等創新科技。」吳啟楠表示,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浪費,增加患者體驗感,從患者的就診,到醫生書寫病歷,再到護理管理,以及患者的隨訪等環節,都可以有很好的應用。
另外,吳啟楠也坦誠,「未來在AI助力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等專業化方面,也是我們自身能力建設和發展的重點。」
卓正招股書也披露,AI是公司未來投入的亮點。招股書稱,卓正在2025年將成立專項團隊,正式展開AI革新方面的工作,具體聚焦兩個方向:一是擴展外部合作及面向用戶的服務,包括客戶諮詢、診後跟進、診斷報告解讀、病歷記錄等;二是提高AI工具的臨床效能,通過推出自己的AI應用工具,輔助提升醫生的診療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國內高端醫療行業的「國際化」越來越頻繁,這也讓業內看到了未來的市場方向。卓正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在海外除了繼續在新加坡開設新診所,還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開設網點,從而提高品牌在海外影響力。
吳啟楠認為,高端醫療行業需要確保有最新的治療方式,治療科技、治療設備,以及最新的藥物和國際合作,「國際醫療領域市場不只是服務在中國的外國人,某種程度現在也開始服務更多海外赴中國就醫的患者,我們也在做很多這方面的一些工作,包括疑難雜症的治療,腫瘤的治療等。」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