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收跌1.56%,下影線較長,險守20日均線,但並不意味著就此止跌,如果今天繼續下跌,很可能去回踩5400點頸線支撐。
但是也能看到昨天急跌過程中,有資金逢跌搶籌。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下跌過程放量,全天凈申購1300萬元。

資金面上來看,近期港股日均成交額超過2000億港元,即便下跌時拋壓也被充分承接,回調時資金反而呈現凈流入狀態,未出現流動性枯竭跡象。這種「放量調整」或更像是短期獲利盤了結,而非趨勢逆轉,回調或意味著更快速的上漲。
技術面上來看,恒生科技指數此前呈現45度的強勢上漲形態,均線呈多頭排列,是很強勢的上升趨勢。但近期該指數回調壓力較大,從周線看,這輪高點對應2021年底破位下跌的位置,該位置存在大量套牢盤,容易引發市場波動加劇。不過,在強勢上漲行情中,短期回調到均線附近也可能是正常的技術調整,而且如今資金面和基本面邏輯依舊存在,後續或依舊有繼續走強的可能。

總的來說,港股科技板塊的這輪迴調,本質還是前期快速上漲後的正常休整。雖然短期可能繼續震蕩,但中長期上升趨勢未破,適當的利用回調後低吸或許是不不錯的策略。
以上提到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蹤的是港股科技指數,也是市面上唯一一隻100%涵蓋「中國科技十雄」的指數,且合計權重超過七成,在當下布局可謂優勢盡顯。
對比恒生科技指數來看:
港股科技指數在聚焦中國頂尖科技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更廣泛兼顧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潛力,成長性更高。

在低估值、高新質生產力屬性的新能源車+生物醫藥含量更高,性價比和成長空間更大。
對AI產業鏈覆蓋更全,不僅有如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等自身覆蓋了AI上下游全產業鏈的互聯網大廠;而且在應用層,如智能汽車(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醫藥醫療(百濟神州、葯明生物、晶泰控股),同樣有著豐富的場景,或能助力投資者更好的抓住這輪AI主線下的布局機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在「戰術」上有四種玩法:
(1)利用ETFT+0交易優勢,捕捉日內低買高賣機會;
(2)利用盤中交易變化、匯率變化帶來的折溢價價差機會,實現套利交易;
(3)利用港股科技龍頭的高波動性,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習慣,制定網格投資策略;
(4)對於港股科技龍頭長期看好但又沒有太多精力和時間研究擇時的投資者,可考慮採取定投的方式參與。
作者:ETF紅旗手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