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針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的消息,日前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全球的廣泛關注。作為產鋼量最大的國家,特朗普的加稅似乎是沖著中國而來,實際卻並非如此,雖然中國2024年全國累計產鋼量達到了10.05億噸,但其中僅有60餘萬噸的鋼鐵會出口到美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受到此次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
然而,作為另外一個鋼鐵進口大戶,印度卻開始效仿美國,準備振興本國的鋼鐵產業,將目光也盯上中國鋼鐵,據路透社2月12日報道,印度鋼鐵部部長庫馬拉斯瓦米稱,由於中國進口鋼鐵對印度國內生產商構成「嚴峻挑戰」,印度可能最快在六個月內對來自中國的鋼鐵徵收15%至25%的臨時稅。印度作為一個對鋼鐵有著高需求的國家,為何準備對物美價廉的中國鋼鐵加稅?其實印度鋼鐵部長所說的只是一個原因,還有其他兩個考量:
1,在特朗普宣布對全球鋼鐵產品徵稅的情況下,印度擔心這一舉措會對自身造成衝擊,國外的鋼鐵產品會湧進印度市場。這樣一來,印度本土鋼鐵企業就會遭遇重大挑戰,因此想通過對中國鋼鐵產品加稅來保護自身鋼鐵產業。
2,印度不想過於依賴中國鋼鐵。根據統計,印度過去兩年里從中國進口的鋼材產品近270萬噸,佔印度進口鋼材的1/3,同比增長91%。2024年4月至12月期間,印度進口的中國成品鋼材量也創下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印度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保護本土鋼企。從長遠角度來看,印度對鋼材的需求量是相當高的,經濟活動的井噴和更廣泛基礎設施的改造,推動鋼鐵製造商加大投資並提高產能。這一點與當前的特朗普不謀而合,作為基建和發展製造業的基礎,鋼鐵絕對是市場上的硬通貨。然而,印度準備效仿特朗普,對中國鋼鐵徵稅卻是打錯了算盤。
首先,中國鋼鐵產品質優價廉,競爭力非常強,這不是印度通過加稅就能快速彌補的差距。事實證明,全球在鋼鐵領域能夠與中國競爭的對手幾乎沒有,特朗普雖然想振興美國鋼鐵產業,也僅僅是為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並增加就業崗位。
其次,印度對中國鋼鐵徵稅,短期內的確可以保護印度鋼鐵企業,但長期來看不利於自身的升級換代和產業發展,印度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過度的保護並不會扶植本土產業的發展,反而會導致企業在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方面缺乏動力。
印度當局如此「東施效顰」,受損的一定是自己,對於中國來說影響微乎其微。中國的鋼鐵產量雖然很高,但大部分都被內部消化,其他產量都被加工成工業製成品出口到海外,並不會受到關稅的影響。
其實不僅僅是鋼鐵,包括其他領域,想要通過「小院高牆」的方式來保護本國產業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特朗普的這套策略有其特殊性,並非每個國家都能生搬硬套並取得成效,莫迪應該腳踏實地,選擇更開放的眼光來與中國相處。